江溪中文 > 從大學教師開始后續 > 第五十五章 慣例

      第五十五章 慣例

          沈光林的論文完成度很高,論點論據準確,引用無誤,而且在輔助資料中,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參與其中的影子。

          反觀李老師的論文,雖然整體思路跟沈光林的差不多,但是瑕疵不少,甚至有些不影響主干的小觀點還是錯誤的,只能說還處于待完善的階段。

          要說從時間起始點上來看,確實李老師的發起時間更早。

          但是,論起完成度,肯定是沈光林的論文更具有說服力。

          接下來爭辯的就是學術創意了。

          這種事情有意義么?

          當然有。

          因為1956年,宇稱不守恒思想的突破是如何產生的,這件事是一個爭端,到現在楊李兩個人誰都放不下。

          雙方當事人入場。

          院長親自主持:“兩位老師,你們的論文我們經過評審,認為兩個人互相都不存在抄襲,兩個人能夠有類似的結論出現,恰恰說明的科學的嚴謹性,科學的本質就是走向同一個終點......”

          沈光林當然知道李老師沒有抄襲自己的,但是自己也完全沒有去李老師那里看過他的資料,并且連只言片語都沒有打聽過。

          “這件事只能算是研究項目的巧合和重疊,也說明兩位在這一論點上達到了相同的高度,恭喜二位……”

          “那成果算誰的?這個課題我做了好幾年了,不可能因為他是你的學生你就偏袒他。”

          李副教授是不怕院長的,甚至為了表達剛正不阿,他也是可以和院長拍打桌子的。

          “沈老師,你怎么看?”

          “我服從學校的決定,我的成果足夠多,并不差這一個小課題。但是我的論文已經發出去了,是不可能撤回的。在國內的宣傳口徑上,我倒是可以做一些讓步,比如兩人共享發現。”

          沈光林覺得自己是占了“先知”的便宜,做的就不好太過分。

          但是即使如此的禮讓,沈光林也沒有獲得感激。

          “不要裝清高了,這個課題是我解決的,成果的歸屬權在我。”

          “好的,那我就不裝清高了,這件事還是按照國際學術專利的慣常習俗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