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從大學教師開始沈光林小說 > 第三零五章 新團長

      第三零五章 新團長

          “你們能有什么事,一個老年離退休旅行團而已,還住這么好的酒店,白白浪費國家和人民的錢財!是不是覺得紐約更繁華,所以要在這里游玩啊,咱們國家發展的不好,就是因為多了你們這種浪費民脂民膏的人。”

          嘿,剖析的還是蠻有道理的。

          如果不是在訓斥自己,沈光林都要給她點贊了。

          但是,立場不同,沈光林自然是要反駁一番,只要也要解除“誤會”嘛。

          “這位女同志,你這樣就有點想當然了,我們是來進行學術交流和訪問的,你說話要負責任。吶,你看,這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邀請函,雖然是沒有必要解釋給你看,但我覺得還是要說清楚比較好。”

          哥倫比亞的邀請函已經拿到了,而且程序非常的簡單,對方也開出了五萬美元一堂講座的酬勞,只是還沒有談到酒店的住宿費用報銷問題。

          而且,講座課題對方給出了建議,想讓他講的就是量子糾纏和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技術最近在花旗國大熱,這還真的是沈光林給出的思路。

          雖然他并不知道花旗國現在已經研究到哪個階段了,真的讓沈光林帶個項目組去做量子通信,他未必能夠做的出來。

          科研創意真的很重要。

          沈光林在后世的時候聽過一個故事,是關于氫彈之父于敏先生的。

          曾經,有一位于敏的老同事退休了,閑來無事就準備出版一本科普讀物,介紹氫彈的研發過程和其中軼事。

          書寫好了,就差出版了,于敏先生看了看,說,緩一緩吧,現在印度人剛研發出來原子核武器,他們正在研究氫彈,咱們別給他們提供什么思路。

          當年,我們突破從原子彈到氫彈的關鍵技術只用了幾個月,印度人就算推進的不順利,三年時間也足夠了吧。

          老朋友信以為真,出版真的暫停了。

          結果,印度自從1998年第五次核試驗成功之后,22年過去了,也沒能研發出氫彈。

          那位老先生特別憤怒,一定不要相信印度人,害得老子的人都要熬不住了,書還沒出版。

          看到沈光林拿出邀請函,女同志立刻認識到了不對,她孟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