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五代河山風月百度貼吧 > 314、朕恨不能替你生

      314、朕恨不能替你生

          漢承天威,秉承海納百川之廣博,盡皆天下忠直之士,無論來自何方,為漢朝布施威德,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

          待及唐時,亦仿漢法,四海賢德之士歸附,天下人杰效命,才能有盛世威德。

          國之度量能丈量四海,則天下效命;若抱著保守排外之心,冷落排擠北方才士能人,唐國必有大禍!

          他當時上表,就是為韓熙載等北方及天下各地來江南避難的有才之士說話。

          沒想每過幾天,國主竟給他寫信,以安史之亂為辯,為自己作為開脫,說若他不對付北方人,到時人人都是安祿山該如何辦?這些類同外族,不可信。

          .陳喬依稀記得那日差點把他氣出病來,也不知國主是被北方嚇傻了還是真稚嫩無知,竟說出如此話來.......

          當即便上奏疏反駁,安祿山叛時,麾下文武心腹有漢人,粟特人,同羅人,奚人,契丹人等等,豈能是一以蓋之?

          這豈是一個類同外族能說明的!

          這是國策的錯嗎?難道不該想想是不是唐玄宗的過失?

          況李光弼,荔非守瑜,荔非元禮,白孝德,李報玉,高仙芝,哥舒瀚,仆固懷恩等,哪個不是外族,哪個不是盡忠守節之士?

          這難道不該是好好反省天子的過錯,而把這些歸咎于外族,歸咎于國策?

          他當時十分氣憤,說話也有些重了,看起來說天子乃指唐玄宗,其實稍聰明都知道他是在罵國主冷落排斥北方的能人才士。

          他當時也是急了,言語太過犀利。

          江南如今本就不如中國,如今還要這樣讓天下人寒心,讓有才有能之士不敢來投靠,就等于自掘墳墓!

          結果國主一言不發,此后更是對他不聞不問,有事也不找他商議了。

          ........

          陳喬看著遠處歡鬧,眾人正圍著周謹討好,觥籌交錯之間,國主和太子還在賞江景風光,有人說太子才高八斗,讓太子寫詩詞,又一片熱鬧。

          他身為樞密相公,此時有些落寞,背也佝僂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