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南望

          周憲對他的命令有些意外,但還是開口考校了幾句經典,陶鄑雖然有些結巴害怕,不過全答上了,史從云不知道這樣的水平夠不夠,因為他也沒文化。

          見他都答上,只點點頭:“不錯,不過今日既然有了這件事,朕便提兩點要求。

          今后品官子弟如果高中,還需要翰林院的考校,看看是不是有真才實學,如果弄虛作假,朕嚴懲不貸,寒門子弟就免了。

          其次,往后恢復殿試,每年高中的前三甲都帶到殿前,朕要親自考校,也讓百官一起看看有沒有本事。”

          “是!”旁邊掌書記記錄下來,起居郎也奮筆疾書記錄官家言行。

          隨后,史從云當著百官的面,十分嚴肅的說:“科舉是立國之本,今日百官都在,朕把話說清楚,蒙蔭的名額朕會給你們留,但敢在科舉上誰敢動手腳,朕夷滅三族,絕不留情。”

          話說得很重,諸多大臣都嚇得面色發白,紛紛垂首表示知曉。

          史從云點點頭,他也不想在這種時刻說這樣的事,但這樣才能加深記憶,讓他們記得更深刻。

          他不覺得自己是什么千古圣人,沒有改天換地的本事,但身為受過后世教育的五好青年,他心里有自己的堅持,無論如何科舉是底層人唯一上升的通道,這條路要給天下寒士守好。

          當然,秋宴上人多眼雜,這番話也被傳出去,也傳得越來越夸張,但無論如何,為天子贏得不少天下寒士的人心。

          ........

          八月十五才過,南方來了消息,說江南使者來了。

          史從云當時正在垂拱殿批閱奏折,聽說這事之后讓鴻臚寺官員安排他們住下,指節輕敲桌面,想了想道:“朕明日正午見他們,他們有事歸納一下,半個時辰給他們說話,說簡略些。”

          “是!”鴻臚寺官員得令之后退下。

          光于江南的情報,南面鎮守揚州的司超已經早派人入京呈報。

          五月,江南國主李璟病逝,皇子李從嘉繼位,改名李煜,以為他爹辦后世的理由重新從洪州帶著百官回了金陵,只留部分人在洪州,遷都回江陵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

          想起李煜,史從云不可能記不住,畢竟才搶了他老婆沒幾年呢,只是江南的這種變化讓他心里一時難以判斷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