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拎包小弟的野心
應該說是,范希預判了巴克利會失敗,判斷落點,提前沖刺。
這一幕也成為這場比賽的縮影,只不過最終火箭隊沒有笑到最后,巴克利爵士最后時刻的一意孤行葬送了這場比賽。
這場比賽火箭排出的首發是奧拉朱旺、巴克利、德雷克斯勒、戴爾庫里、范希,紙面上的最強陣容。
范希的歸來在一定程度修復三巨頭之間的分歧。
盡管加里佩頓聲稱范希毫無進攻能力,放開他,也無濟于事。
但開場第一球,范希就殺入油漆區內,趁亂在德國人施拉姆夫頭頂完成上籃。
范希的突破水準歷來是不錯的,在后衛當中也算得上是水準之上。
畢竟,他如今的身體素質已經初具規模,再加上有NBA突破百科全書的輔助,如果不是因為協調能力受限,他的殺傷能力甚至可以加倍。
當然,目前最缺的還是上籃終結能力。
范希突破之后抗干擾能力很弱,這其實跟協調能力有很大關系,與經驗更是密不可分。
不過,開場這個上籃給了西雅圖一個下馬威。
只要對手無法將防守精力從范希身上挪開,范希就是一個極具威脅的傳球手。他的傳球能力比加里佩頓高明的多,這是ESPN主持人和球評一致認定的結果。
上半場的比賽,范希穿針引線,擺渡三位巨星,讓三位巨星處在既有利的單挑位置。
而且,范希的到來從本質上解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超音速的快速反擊。
范希的傳球讓西雅圖田徑大隊不敢擅自行動,他們一旦瘋跑起來,后果只有一個,范希必然會抓住他們的漏洞,進行另外一場更快的防守反擊。
巴克利在此項行動中收益頗豐。
所以,這也是上半場,火箭與超音速打的難解難分,沒有想象中那種一擊即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