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雄為什么不寫了 > 第1685章國力

      第1685章國力

          百戰之功,當以重賞。

          東海戰事的結束,其實意味著唐初時節的迅勐擴張期臨近尾聲。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不光是李破,朝中重臣們也都明白,大唐即將進入一個平穩發展的階段。

          大唐此時的疆土已不下于前隋最盛的時期,這已然超出了大唐國力的極限。

          以大唐如今的狀況,控制這么大的疆域是極為勉強的,尤其是河西以及新近占據的高句麗地區,都在大唐觸手的末端。

          雖然都已成為大唐的疆土,可想要扎實的控制住此等邊遠之地,需要做出的努力必定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

          由于這些年連年征戰,立國六載之后的大唐國庫沒有任何的盈余。

          元貞六年年中的時候,為了支持攻打高句麗的戰事,增兵半島,就戰事期間,也就是小半年的糜耗,加上新羅的全力相助,大唐的國庫還是被差點掏空。

          等秋糧一下來,朝中的官員們才算狠狠松了口氣。

          而大唐的武庫之中,都快跑老鼠了,幾乎所有的軍械物資都處于貴乏狀態。

          也就是說,高句麗人如果能堅持到深冬,大唐再想發動勐烈的進攻就是一件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了。

          先被拖垮的估計就是新羅和百濟諸部,那時形勢對于遠征的唐軍而言將非常險惡。

          就這還是在與突厥人結盟,并先行收拾掉了倭國,百濟,拉攏了新羅才發動的一場滅國之戰。

          所以說東海戰事耗時三年,糜耗人力物力無數才得大功告成。

          這一仗打下來,足可謂百年之功靖于一役,是唐初最為重要的一戰,其影響在之后的數十年間,都會有所展現。

          說這一仗打出了多少年的和平,那純屬無稽之談。

          東海一戰為的不是消除邊患,而是為了之后開啟航海時代做的準備,如果不是為了這個,倭國也好,百濟新羅也罷,甚或是高句麗,其實對大唐的威脅都不算大。

          又何必在大唐立足還不算穩當的時候,費盡心思跨海而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