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北雄后續叫什么 > 第1244章警句

      第1244章警句

          裴世恒的一句話道出了他們的心聲,“此可為裴氏家訓開篇之語也,宜懸于學堂之上,讓子孫日夜觀之,可得千秋之氣也。”

          眾人紛紛點頭應和,皇帝之訓不可多得,尤其是這種可以存世的大理名言,更是如此。

          有人嘆息一聲道:“千秋之氣,慨然長存,非吾裴氏可以獨得,不如宣揚出去,以佐賢君之名望。”

          裴世恒也只能遺憾的點頭同意,更為可惜的是沒有留下皇帝的墨寶,不然這次便宜也就占的大了。

          而且皇帝還在其中夾雜了些私貨……

          科舉已然臨近,裴氏當中意見不一,有的想先派些人參與一下,順便觀望一下風色,如果一如當年前隋一般,那以后也就沒有參與的必要了。

          這屬于裴氏的主流意見。

          有的人則主張應該全力以赴,他們認為科舉必將成為取代察舉之制的選才舉措,裴氏應該在這方面占據先機。

          他們說的也很有道理,只是有冒進之嫌,年輕一代的裴氏子弟現在看來根本不愁官職,穩妥起見還是應該以試探為先,不能把籌碼一股腦的都壓上去。

          還有極少數的人覺得對裴氏來說,科舉可有可無,甚至有的人認為這是對裴氏這樣的大族豪門的打壓,不應該支持不說,還要極力反對。

          之前裴世恒和在外為官的裴世清等裴氏中人書信往來,也探討過科舉的事情,大家同樣是眾說紛紜。

          比如裴世清回書大致的意思是說,皇帝心意已決,其意甚堅,裴氏起碼要做個樣子出來,不然裴氏子弟再要入朝為官,怕是要被另眼相看了。

          從這些話明顯可以看得出來,裴世清也贊同先試探一番,是比較穩妥的辦法……

          連裴世清都是這樣一個說法,可見萬事開頭難,大唐開國的第一次科舉就面臨這樣的一個情形,大家都不知道深淺,加之有前隋的前車之鑒,所以試試探探在所難免。

          反而是南邊的貴族們對科考已經比較熟悉,在開科之后會比較熱情一些。

          ………………

          不過現在裴氏的選擇就只剩下了一個,皇帝親自登門費了不少唇舌,還給裴氏留下了那樣高的期望,也就堵住了裴氏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