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刺客,不到死的那一刻,武器都不會放下。

          可院子里,留下了一把刀。

          沒能把武器帶走,說明這個刺客死了,同行的逃跑時,忘記幫忙把刀帶走。

          天下的武器行很大,但是現(xiàn)在冶鐵技術(shù)一般,每個作坊都有自個兒的竅門,故而鍛造出來的武器大同小異。

          別人要查出武器來源等于是大海撈針,但裴闕就不一樣,天下武器行,最有名的幾家都和裴家有點(diǎn)關(guān)系。

          裴闕讓朔風(fēng)帶著刀去打聽,兩日的時間,便查清楚刀的來源。是江北一帶鍛造出來的刀,江北多是彎刀,而裴闕找到的是短刀,所以武器行的人還有些印象。說是一個蒙面公子,看不清臉,卻聽得出是京都口音,一次鍛造了一百把短刀,還有其余武器。

          消息是江北地方的細(xì)作傳回來,不會有誤。

          京都的口音?

          裴闕馬上想到了裴鈺。這是他的直覺。

          從裴鈺之前販賣私鹽,到寧州的鹽稅案,再到這段時間的搶劫殺人案。

          一連串的訊息連在一起,裴闕的心里越發(fā)堅定。

          聽武器行的人說,對方要的急,出手特別大方,看樣子是找了許多家武器行,而不僅僅是一家。

          裴闕又派人去其他的武器行打聽,在差不多的時間里,確實(shí)有人要了大量的武器。不過并不是京都口音的公子,而是各種各樣的人。

          開武器行的,多少都有混過江湖,他們知道不該問的別多問,有錢掙就好,不需要多問是誰。

          一次性要了上千的武器,必定要有許多人工來運(yùn)輸,還要豢養(yǎng)刺客。

          可是刺客并不是隨便找?guī)讉€人就可以培養(yǎng)出來,仵作說壯壯奶奶等人的傷口,非常兇悍。由此可見,裴鈺豢養(yǎng)的,肯定是些本就兇殘的人。

          案子到了這里,裴闕讓京兆尹去查這些年失蹤,還有逃跑和流放的罪犯。

          不過需要一些時間,一時半會還不能有消息,但裴闕的思緒已經(jīng)很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