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6章佛事

      不兩年,拓跋燾也被近臣殺死。???.

      這其實就是佛教的反撲,雄才大略如拓跋燾者,也不能幸免。

      …………

      北周武帝宇文邕就是拓跋燾第二。

      滅佛的方式也差不多,只是他比拓跋燾要做的徹底一些,在宇文邕在位年間,據說責令三百萬僧尼還俗。

      聽到這個數字你其實就能明白當時的情況有多嚴重,三百萬僧尼啊,北周的人口才多少?都去當了和尚尼姑,他們又占據了多少社會資源?

      所以說宇文邕的滅佛行動是得到了朝中很多人支持的,因為佛徒太多了,貴族們的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這撥下來,北方的佛教幾乎銷聲匿跡,比拓跋燾所面臨的局面要好的多。

      只是宇文邕最后年紀輕輕便暴斃而亡,就不知道其中有沒有滅佛的原因在里面了。

      第三位后繼者是隋文帝楊堅,他是北周的臣子,見過宇文邕的手段,眼瞅著天下一統,南方佛教盛行,北邊也大有死灰復燃之勢,于是想要伐山破廟,再來一撥。

      可惜雷聲大雨點小,據說是被楊廣給勸住了,所以南邊的人都很感激晉王楊廣,說他是佛子降世云云。

      由這些事件可以看的出來,佛教在南北朝時期是多么的輝煌,同時他們又與當政者產生了怎樣殘酷的沖突,關節之處又在哪里。

      這是旁觀者的視角,可慧真等人的想法自然不同,作為滅佛事件的“受害者”,拓跋燾,宇文邕這樣的王者,在佛徒眼中自然都屬于妖魔降世,專門是來跟佛門作對的。

      而如今到了大唐年間,李破這個大唐開國之君好像就有這樣的苗頭,不然慧真在見駕之后也不會提起拓跋燾和宇文邕兩位武皇帝。

      不過讓人無奈的是,佛教不比以前了。

      隋末戰亂當中,飽食終日,只知道參禪修法的和尚們根本沒有一點抵抗力,什么僧兵不僧兵的,亂事一起,餓紅了眼睛的百姓對一切占據了田土,吃飽喝足的人都有著天然的仇恨。

      管你什么和尚不和尚的,都是連搶帶殺,所過之處一地狼藉,佛祖此時估計打了個盹,稍不注意,就讓和尚們遭了比滅佛還要殘酷的滅頂之災。

      真的,說句不好聽的,之前那些從上到下的滅佛行動效果絕對沒有這種從下而上的戰亂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