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買斷《人民的名義》臺網分銷權
到最后,真正敢給這部劇投資的都是幾家規模不大的民營公司,還都是剛進圈的新手。
對這些公司而言,圈內頂級資源他們都聞不到味,所以只能冒險一搏。
直到開拍前,資金缺口還差兩千萬。最終還是靠導演李鹿腆著老臉,跟幾個老熟人以拆借形式“硬要”來的……最后一筆資金,在拍攝十幾天后才到位。
《人民的名義》沒有小鮮肉撐場,沒有頂流明星扛劇,主演都是老戲骨和演技派,甚至主演中最年輕的陸逸也有38歲了。
據說全劇組所有演員加起來的片酬也只有4800萬元,作為男一號,陸逸拿到最高的2000萬。
這可是一部52集的電視劇,要是請袁華去演,這錢都不夠他一個人的片酬……
畢竟袁華之前演《誅仙》,片酬就是按100萬一集算的……
這還是因為這部戲是自家投拍的,如果接外面的劇,肯定還不止這個價錢。
后來《人民的名義》大火,陸逸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曾坦誠的對記者表示,一開始這部劇找他的時候他拒絕了,因為片酬實在太低了!
可惜,如果說這個劇來找袁華來演的話,袁華是肯定不會拒絕的,但關鍵是以他的年紀也確實演不了侯亮平。
開玩笑呢,二十六七歲的最高檢反貪總局偵查處長和漢東省檢察院反貪局局長,那也別先查人家了,先好好查查你自己吧!
既然演不了主角,其他的角色也沒多大意思,以袁華的年紀來說,稍微能演的角色也就只有那個水軍頭目黃毛(鄭勝利)。
但黃毛是一個極其不討喜的角色,上線以后引發巨大爭議,也是一個沒法去掉的肋點,網友一致認為無端加戲只想快進,堪稱本劇最大的敗筆。
好家伙,演個這樣的角色,到時候上線之后成為吐槽的靶子,袁華除非是腦子進了水……
那其他的角色就更不用說了,戲份基本上少的可憐也缺乏存在感,參與不參與,其實沒有任何區別……
所以經過綜合考慮,袁華最終沒有參與這部劇的拍攝,而僅僅是作為投資人參與其中。
本劇總投資1.2億,袁華個人出資6000萬,拿到了二分之一的投資額,為全劇第一大投資商。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袁華隨后又和劇組簽訂了包銷合同。分別以2億和1.5億拿下了五年的電視臺獨家分銷權和網絡獨播分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