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
文皇帝不以為意,三月份展開大閱之后,文皇帝又在土木堡的行營接見了各國使節。
這次,帖木兒國的使臣阿爾都沙一進大營,立刻“叩首觸地”,絕口不提,我國無此風俗這茬子事兒了。
文皇帝寫了一封親筆書信「愿兩國臣民永享太平安樂之福」,隨后大明就降低了帖木兒王國的朝貢規模,從三百人,直接降到了三十人。
胡濙提前和尼古勞茲說好,就是防止出現什么誤判。
此時,羅馬帝國已經不僅僅是亡國那么簡單,到了文明最后消散的時刻。
大秦國也不復當初之規模,再守著所謂風俗,抱著過去的榮光,不就成了站著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了嗎?
當今陛下的脾氣不是很難猜,陛下壓根就不喜歡人跪,但是不代表不跪,第一次見面,哐當一磕頭,日后再見,就不用再大禮了。
尼古勞茲卻不是很在意的說道:“到了一個地方,就遵從那里的風俗習慣,這在大明叫入鄉隨俗。”
“胡尚書,我們羅馬的公主走過了沙漠、丘陵、山川、田野,是為了和親,這件事應當如何去做呢?”
胡濙當然知道,那個帶著帷帽的姑娘是大秦國的公主,而且應當不會難看,之后興安作為花鳥使,也是要看一看,長得丑那自然入不得宮。
但是這件事的確是有點違背了禮法。
太宗文皇帝曾經納過幾個朝鮮的高麗姬,但是都是提前溝通,這大秦國直接把人送來了,這不是強買強賣嗎?
話分兩頭說,兩國路途之遙遠,一個來回至少就得兩年,達成和親的條件,再娶親,這就四年了,孩子能能生仨了。
而且,大秦國的局勢,太糟糕了,這次不送出來,下次還能不能送,就不知道了。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
胡濙笑著說道:“你先不讓她面圣,待到正使面圣,請到陛下旨意,再到會同館宣旨便是。”
“但是陛下對域外女子一向不是很感興趣,這件事能不能成,就不是我說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