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朕就是亡國之君大結局 > 第六百六十三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

      第六百六十三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

          建立集體農莊,朘剝農業剩余,形成剪刀差補充工業,將農業剩余和廉價的工業品出口換取外匯,用外匯換取技術、機械設備等等,加大工業化投資,最終完成工業化進程。

          于謙頗為認真的說道:“陛下,臣之前就曾經提議過,擴大農莊法的推廣,在農莊法內搞一些村寨工坊試行。”

          “大明的百姓們,只要能夠組織起來,就如同奔流不息的大江,勢若萬鈞!”

          于謙對這一點極為肯定。

          他認為在這一場博弈之中,大明的老百姓們并不見得就完全不是對手。

          這段話里有一句潛臺詞,就是只要陛下不拉偏架,大家同臺競技,誰輸誰贏,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朱祁鈺沉默不語。

          集體農莊,或者說大鍋飯,并不是旱澇保收在一個鍋里吃飯,它是一整套的主要按勞分配,次要按需分配為主的集體合作經濟模型。

          它有工分的同時,還有總結批評,村中的惡霸懶漢都會被送到軍中進行遠戍,還有自成體系的監察系統,百姓們通過掌令官可以反應真實情況。

          無論是大唐的府兵制,還是大明的軍衛法,還是蘇慈宗的集體農莊,亦或者公社,都有一個共同的性質:不利于階級固化。

          一切不利于階級固化的政策和社會模型,都會急速敗壞,因為不利于階級固化意味著不符合占據了分配地位的肉食者的利益。

          肉食者即便是不故意破壞,也會刻意縱容。

          這個肉食者包括了地方喜歡買地的地主、好吃懶做的惡霸、喝兵血的世襲庶弁將、兼并土地的科層制下的各級縉紳、大肆接納掛靠土地的寺廟道觀及王公貴族、一直想要挖大明墻角的勢要豪右。

          當然也包括了只是庸人的皇帝。

          將軍的兒子只能是將軍,不能做元帥,因為元帥也有兒子。

          而最底層,最窮苦的百姓,是承擔代價的那批人,農莊法,就是把他們聚攏在一起,形成合力。

          擁有了合力,就擁有了和肉食者對抗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