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
這個桂言良意思很簡單,就是駕馭夷狄,應該守備為首,征討次之,如果大明擅開邊釁,就是貪圖小利,下乘的手段。
蠻夷朝貢是祖制,如果有不恭順的地方,應當修文德,宣諭訓斥,這些蠻夷小國,必然畏威懷德,沒有不服從的,為何要勞師勤兵,去攻打呢?
“朕就是貪圖小利怎么了?朝廷沒了銀子,沒了糧食,他們去沿街乞討啊!”朱祁鈺一甩袖子,憤怒的說道。
朱祁鈺點著桌子說道:“他在反對朕對舟山倭寇用兵,用的是太祖高皇帝的懷柔遠人祖制,用祖宗之法來壓朕!意思很明顯,說朕不尊祖宗之法。”
潛臺詞無外乎指向亡國之君,貪圖小利的亡國之君!
朱祁鈺這種獨夫一樣的大明皇帝,不懷柔遠人,是不是不符合禮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
太祖定祖制,懷柔遠人,以達到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目的。
這一點的確是做到了,并且,這種制度在永樂年間達到了最高峰!
但是之后呢?
無論是盤踞在雞鳴島上的倭寇,還是舟山的倭寇,朝鮮王世子拒絕跪拜禮接旨,滿者伯夷國吞并舊港宣慰司,如此種種不臣之表現,都代表修文德這種事。
如果朱祁鈺依舊沉浸在宗主國天可汗的大夢里,最終將會失去海洋,何談中華海權的巔峰呢?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你拿著這本奏疏,去給他講一個東郭先生與狼,呂洞賓與狗,農夫與蛇,大明與番夷的故事!”
興安有點迷茫,東郭先生與狼還好說,就是子系中山狼的典故。
呂洞賓與狗,自然是不識好人心。
至于農夫與蛇,則是天方夜譚里的故事,興安倒也是知道。
但是這大明與番夷的故事,又從何說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