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章 天花板
這么梳理一遍,整個手術的準備已經十分充分,沒有什么紕漏。
“我有個問題!”
沒有座位的人群中,一個年輕醫生舉手提問。
因為人太多,一部分人有座位,還有很多年輕醫生都是站著。
“你說!”
胡國林教授讓他站出來。
這位三十出頭的醫生朗聲道:“剛剛說到的手術準備都是假設一切都很順利,如果不順利,出現極端惡劣情況,比如主動脈或者下腔靜脈在剝離的情況下破裂,怎么辦?特別是大范圍撕裂的情況下。”
這位醫生挺起胸膛走上講臺,非常自信地繼續說:
“大家看,腫瘤與大血管粘連的范圍長達10厘米,這種情況下,極易撕裂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就算不出現撕裂,成功將腫瘤和大血管分開,這樣的大血管還能用嗎?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像主動脈夾層那樣猶如一顆定時炸彈,我就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一個案例,屬于腹腔腫瘤專業的,腫瘤與腹腔大血管粘連,醫生成功將腫瘤與大血管分離,手術過程順利,但是病人在術后第五天突發死亡,后來尸體解剖找到原因,就是主動脈受到腫瘤的侵犯,血管壁已經改變,存在主動脈瘤的發病基礎,術后病人并發主動脈瘤,主動脈大范圍撕裂,病人因內出血休克而死亡,我們有沒有想過如果遇上最壞的情況怎么辦?靠輸血嗎?”???
這位年輕醫生像一個批判者,語氣尖銳,仿佛在質問同事們,在質問前排的梁教授和胡主任。
楊平發現協和的醫生,幾乎沒有駝背含胸的,全是昂首挺胸,腰背挺得筆直。
連年齡最大的梁教授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或者走路,都是昂首挺胸,腰背筆直,很有精氣神。
“非常好!”
梁教授對質問者鼓掌,大家跟著鼓掌。
“這就是我常常跟你們說的,我們做醫生的要怎么樣?”
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壞的準備!”
“對!我們朝最好的目標努力,但是要做好最壞的打算,誰來回答這位醫生的問題?”梁教授非常滿意這個醫生的提問。
做學術的人就要有質疑的精神,不要人云亦云,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