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危急
“岳海樓其部南下,極其謹慎,于陳州城南搭建兩座浮橋,然后一路到上蔡對岸,都是利用塢寨改建一系列的堅固駐營。岳海樓其部渡過潁水,可以說是步步為營,我們并沒有趁其增援未至,集中力量重創(chuàng)其部的機會——眼下必須當機立斷放棄汝水沿線……”
東西線戰(zhàn)事接連失利,短期內(nèi)看不到有扭轉(zhuǎn)的希望,徐懷也不敢在守攻之事的態(tài)度有絲毫的含糊不清。
除了胡楷抵達新蔡之前,他就多次上書建繼帝,主張立即放棄汝水沿線的城池,將有限的兵力收縮到內(nèi)線;在楊麟、劉獻、傅潛等人趕到新蔡之后,徐懷也是再次直接申明主張。
趙范代表鄭懷忠而來,他也支持放棄汝水防線,但他的主張與徐懷有所區(qū)別。
徐懷是希望楊麟所部右驍勝軍作為機動兵馬,先收縮舞陽附近,與駐守舞陽的劉衍所部左驍勝軍互為犄角,待虜兵渡過汝河之后,積極主動尋找戰(zhàn)機。
他們倘若有機會對進入汝水右岸之敵予以重創(chuàng),至少能稍緩當前的危局。
然而趙范主張放棄汝水防線,卻是希望調(diào)楊麟所部進入河洛增援。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楊麟也不再堅持固守召陵、上蔡、平輿等城,但是收縮到舞陽附近,還是進入河洛增援,這需要襄陽定度。
而宣威軍是否要全部收縮回淮川、潢川,劉獻及宣威軍都統(tǒng)制傅潛也有不同意見。
目前淮王府葛鈺等將率兵馬進占汝陰、潁上等城,目前在宣威軍在汝水下游左岸所占據(jù)的焦陂、鹿城、柴集等寨,與汝陰相近,可以說是互為犄角。
而汝陰、潁上作為拱衛(wèi)壽春的側翼,對壽春的意義,不在泗州之下。
劉獻、傅潛也與淮王府多次溝通,淮王府也屢屢聲明,絕不會輕棄汝陰、潁上二城。
傅潛有意率部守焦陂、鹿城、柴集,與汝陰此為唇齒。
而淮王趙觀入藩壽春,就緊急操訓一支水軍,可以經(jīng)潁水增援焦陂、鹿城、柴集及汝陰等城寨,不虞被虜兵圍困。
“徐、宿是極重要,但孤懸東北,一旦為赤扈重兵所圍,唯有壽春兵馬能緩,卻未必能解燃眉之急,淮王使韓時良退守泗州,卻也情有可緣,”
劉獻、傅潛內(nèi)心底還是贊同淮王棄守徐、宿的,說道,
“汝陰之于淮上,可謂徐州之于淮河。徐州有陷敵難援之憂,被迫棄守可以說是無奈之舉,但汝陰跨壽春水路不過二百里,陸路更近,而宣威軍在淮川、潢川之兵馬以及天雄軍駐羅山、楚山之兵馬,增援都近,又豈能輕棄?”
胡楷雖為樞密使,但諸將帥意見不一,他也不能擅自行事。
他這次過來,主要也是代表建繼帝聽取諸將帥的意見,最終還要回到襄陽,與周鶴、高純年等人商議,奏請建繼帝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