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截流
也就意味著楚山已經成功將總數高達十四萬的敵軍,都吸引到汝潁之間來。
楚山也沒有指望將十四萬敵軍一口吃掉。
總的作戰方針,還是要在利用淹水將潁水以南的十萬敵軍分割成東西兩部分之后,楚山軍聯合已經進入滍水沿岸的左右宣武軍主力,與計劃從襄城往東北方向挺進攔截敵潰的左驍勝軍一起,以將近七萬優勢兵馬,從四個方向重點進攻被淹水分割在廟王溝以西、潁水以南的敵軍,以奪取赤扈南侵、汴梁失陷以來,可能是最為重要、輝煌的一次大勝!
…………
…………
哪怕是枯水季,想要在河淮之間徹底截斷位列四瀆八流之一的一條涇流,都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不過,楚山為這一刻暗中籌劃的半年之久,幾乎將楚山每一粒能榨出來的米糧都投入到滍水沿岸的部署中來。
首先在七八月間,在水勢最盛時,楚山就以攔截下游敵船作為借口,在小雀崗以東的河道之中,沉入數以千計的巨石,還打下大量的木樁。
雖說大部分木樁、巨石都被湍急的流水沖走,但也留下一部分,這也促使大量從上游攜帶下來的泥沙、碎石在小雀崗附近的河道沉積下來,使得河道變得淤淺起來——雖說小雀崗附近的水流因此變得平緩許多,不再那么湍急,但這點異常遠不足以引起警覺,敵軍只會誤以為這是入秋之后,水量發生變化所致。
而楚山軍在小雀崗附近也早就暗中打造一批特制小型舟船。
有些舟船艙室位于兩端,裝滿砂石后駛入河心,將中間船艙底板打開來,可以直接灌水沉入河中;有些舟船是中空的,駛入河道之中,將一只只裝滿碎石后重逾上千斤、甚至三四千的竹籠沉入水中。
沉船及裝滿石塊的大型竹籠,乃是快速構筑壩基的關鍵。
事實上只要準備得足夠充分,筑壩截流就遠沒有想象中艱難。
何況北岸石渠徹底打通之后,將河水及時往北岸導流,也大幅降低水流所產生的沖擊,也不會大幅抬高水位形成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
為加速筑成小雀崗土石壩,楚山還組織數千軍民,在小雀山以西滍水沿岸,直接將數以萬石、數十萬石的土石,直接往河道里傾倒,任水流將砂石往堰壩處沖去,盡最大可能減少小雀崗附近的工程量。
雖說大量,甚至可以說大部分的砂石會沉積在堰壩以西的河道之中,但抬高小雀崗以西的河床,使之與石渠齊平,也是楚山的本意所在。
楚山派出大量的斥候、偵騎散布小雀崗左右,防止敵軍滲透進來,但不可能將下游數百里延長的汝水河道都封鎖住。
而隨著土石壩一層層加高,下游河道水位陡然間下降、乃至斷流,隨時都有可能引起敵軍的警覺——截流越迅速則越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