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戰后
不過,汝潁會戰結束后,為了確保明年春耕不受影響,也為了給楚山軍民更多休生養息的時間,徐懷也是迫不及待的解散二線兵馬,使歸生產。
楚山軍最終僅保留三萬正卒、一萬州兵的在編兵馬。
要不是赤扈正式設立京西四州總管府,將兩萬精銳赤扈騎兵編歸京西軍旗下,徐懷甚至想進一步縮減在編人馬。
實在是太緊缺錢糧了。
別看汝潁會戰繳獲極豐,但上萬傷亡撫恤發放下去,也是所剩無幾了。
朝廷雖然承諾每年給楚山軍三百萬貫養軍錢糧,也許汝潁會戰期間,襄陽轉運舞陽約有六十余萬貫錢糧結余,建繼帝大筆一揮,直接作為給徐懷私人的賞賜留給楚山,但實際上也僅夠三萬正卒的日常補給及發放錢餉。
當然,這里面還沒有囊括楚山給天雄軍將卒家小的租賦減免。
養一支精銳兵馬的消耗,太過巨大了。
除開養軍之資,除開滍水長堤及召陵新城的修筑,襄城、舞陽、葉縣、遂平、確山等城,即便城池完好無損,太過低矮的城墻不利防御,后續城墻急需加寬加高、急需增添譙樓、戰棚等附屬防御建筑,急需開挖內外壕溝,急需修筑羊馬墻……
這些都意味著一筆筆需要緊急開支出去的錢糧。
汝潁會戰也證明了水軍的地位與作用不容忽視。
許凌最初率兩千水軍將卒護送徐心庵所部進入潁水,到最后棄船登岸,前后總計減員一千兩百余將卒,戰船也都盡毀。
徐懷將周洛等出身鄢陵、尉氏等水澤之地的一部分南附義軍將卒,都編入楚山水軍,擴編到三千人。
打造更多更強的戰船,三千人馬晝夜不休的進行操訓,都是吞噬錢糧的無底洞。
韓昌甫、周虛易等義軍將領,率領數千義軍將卒撤入嵩山立足,朝廷授韓昌甫等將都虞侯,明確嵩山義軍受楚山行營節制。
朝廷對敵軍堅持作戰的義軍及其他抵抗勢力,即便有心招撫,也是只給官職將銜,錢糧卻是不管,允其就此籌措。
楚山這邊卻無法完全坐視不理,好在前期也僅應允供給兵甲弓弩,而汝潁會戰之中所繳獲的兵甲弓弩甚多。
史軫、蘇老常等人為此忙得飛起,每一筆錢糧支出都是反復合計,但短時間內也難向朝廷提更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