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
“得幸徐侯及時來援,汝州暫未陷于敵手,依朝廷律制,我等是要聽命于徐侯,但值此用兵之時,左驍勝軍怎么退往梁縣?祁業倘若躲到梁縣不與敵戰,如何對得起身死受辱的父子?”楊祁業聲音嘶啞的說道,不愿意接受徐懷將左驍勝軍撤回梁縣的安排。
“楊侯身死受辱,乃是國仇,非為私恨;為楊侯雪洗此仇此恨,亦是所有御虜殺敵將卒之職責,絕非楊氏一家之事,亦非左驍勝軍一軍之事——難不成你還愁以后沒有御虜殺敵、報仇雪恨的機會?”徐懷說道,“祁業,既然你認可我對汝州、對左驍勝軍的節制之權,那就聽令行事吧,不要再在這些細枝末節上糾結——此間先由楚山右軍支撐一段時間,倘若敵軍攻勢兇猛,少不得會將你們再拉上戰場的,并肩作戰,同生共生,乃是我徐懷奉行迄今的信念……”
楊耀宗等將若說之前因為山頭思想作怪,對楚山有種種看法,但經庇山河谷一戰之后,除了心悅誠服、甘受節制之外,還能有其他什么想法?
試看天下,有誰能做到徐懷這般,身為一軍之主帥,數十萬軍民生死存亡系于一身,為援友師,身先士卒,親率侍衛精銳,悍不畏死殺入數倍于己的敵陣沖鋒陷陣?
楊耀宗諸將即便再看高自己一頭,也絕不覺得他們能做到這一點。
楊祁業此時對徐懷的安排有不同意見,主要也是想率左驍勝軍留駐庇山,與楚山軍共同面對河洛敵軍接下來注定兇猛的攻勢。
當然,徐懷的解釋他能接受,應道:“末將遵令!”
朱沆此時當然不會再提調左驍勝軍南下之事,圣旨都不會拿出來,但汝州形勢之嚴峻,已經超乎之前的想象,他滿心憂慮的看向徐懷問道:
“是否要遣人趕往鄭國公處,請求南陽緊急調派一批援兵過來?”
“鄭懷忠愿意出兵相援,這個冬季他們就不會龜縮于南陽,不從洛水出兵北上——對這種人等,我是斷不會浪費氣力去請求什么的,”
徐懷雙手撐在木案之上,虎目不怒而威,語氣寡淡,卻不再掩飾苛薄,說道,
“朝廷諸公權衡種種厲害關系時,倘若有萬千將卒拼死殺敵時的半分血勇之氣,也更無需我們低聲下氣向南陽請求什么!朱沆相公但請奏明陛下,淮上、汝州或有拉鋸,但絕不會令京西、河洛之敵有越雷池半步的機會,無需鄭懷忠替淮上、汝州操慮……”
“我就這樣返回建鄴,以徐侯之言奏稟陛下,也沒有辦法令陛下安心啊!”朱沆苦笑道。
說到底,朝中首先要確保淮上這個冬季能守住,才有可能態度強硬的從南陽調更多的兵馬到淮南參戰。
信陽、羅山、楚山一線,楚山軍需要防備已經渡淮進入潢川、戈陽等的兀赤所部敵軍,至少需要預留一萬精銳與地方守軍配合,才能保證淮上東線無虞——除此之外,徐懷在蔡州、汝州還能調動多少精銳戰力應對京西、河洛之敵?
在襄城以北、梁縣以西,曹師雄、岳海樓至少能集結楚山三倍以上的精銳兵力。
淮上岌岌可危,不能做到固若金湯,不管鄭懷忠、鄭聰父子意愿如何了,朝堂諸公就敢從作為荊襄大地的北大門南陽大肆抽調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