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緩戰
在知道河洛軍攻陷汝陽的消息后,木赤、岳海樓就派遣仲長卿從箕山與少室山之間的登封(潁水上游)谷道繞行,趕到汝州來見曹師雄商議兩軍夾攻楚山之策。
仲長卿得幸全程目睹昨夜庇山河谷夜戰的全貌。
曹師雄不惜聲名狼籍,將楊麟尸體拖出來踐踏,意圖將汝州軍引誘到庇山河谷予以圍殲的計謀,可謂狠辣之極,只是誰都沒有想到楚山軍的增援會如此迅疾快速,以致曹師雄毒計功敗垂成,仲長卿也深深為之扼腕。
在徐懷親率楚山精銳甲騎殺入戰場后,以善戰自詡的仲長卿也只能說在當時那種情形下怎么應對都有道理。
曹師雄作為一軍之主帥,最終謹慎起見,率前部兵馬撤出庇山河谷,退到十數里的坡崗扎下大營,更沒有指摘之處。
至于曹師雄沒有急于下令廣成驛、紫邏口、汝陽以及大谷、伊闕的兵馬快速集結過來,對立足未穩的楚山軍再次發動攻勢,一鼓作氣奪下庇山河谷、汝州城,仲長卿也能理解。
非不想,實難謀也。
赤扈鐵騎初時南下,橫掃河東、河北、陜西、河淮三四百州縣,無不望風披靡,南朝百萬兵卒卻無有能擋者。
當時也是他們附從兵馬最為意氣風發之時,每逢戰事,十之,十之八九都是大勝,偶有受挫,也不會傷及筋骨;一路燒殺劫掠,也無需要食糧補給;軍卒也無需錢餉發賞,也都斗志昂揚。
不過,仲長卿不得不承認,此時他們所面的戰場環境,已發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變化。
建鄴帝在襄陽即位登基后,利用三年時間,在秦嶺、熊耳山、伏牛山、桐柏山以及淮河長逾兩千里的防御帶上,成功組織起總兵力高達四十萬的防御力量。
南朝諸部兵馬在過去四五年的抵御作戰中,雖說敗多勝少,卻不可否認其戰斗力都有長足的進步,抵抗意志也越發堅韌,這兩年大規模不戰而降的情形,已經絕跡了。
就連鄭懷忠所領的神武軍,也在平陸等城將他們的兵鋒抵擋在河洛之外兩年之久;他們這兩年在秦嶺以北、渭水以南的兵馬,與顧繼遷、高峻陽等部倚秦嶺北麓山地據守的兵馬作戰,也是互有勝敗,甚至傷亡還要略高一些。
楊麟雖然于汝陽戰死,河洛軍最終也成功攻下汝陽,但從廣成驛一戰到攻陷汝陽,再到庇山河谷倉促夜戰,也付出上萬的慘重傷亡。
更不要說南朝還有楚山軍這樣的妖孽橫空出世,汝潁一戰,令他們痛不欲生;徐懷所經營的淮上防線,更令他們滿口利齒卻難以下嘴。
因為南朝諸部兵馬作戰意志越發堅韌,又因為南朝新近組織的防御帶上,地形地勢,已不利于赤扈騎兵大規模迂回穿插作戰,在汝潁會戰之后,鎮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都意識到快速解決南朝殘余勢力的可能性變得渺茫。
兩大宗王府遂下令更多的色目諸蕃騎兵改習步戰,在潁州、徐宿等地大規模操練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