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對策
“事情既然發生了,就不要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天塌不下來,”鄭懷忠說道,“我們原本就做好增援淮南的準備,此時不過是依計行事罷了,有什么好值得抱怨的……”
“郡公決定出兵增援淮南?”趙范壓低聲音問道。
“這次不奉詔怕是不成了,”鄭懷忠輕嘆一口氣道,“淮南戰敗則罷,但倘若諸部兵馬僥幸在淮南擊退虜兵,我們就沒那么容易過關了。看寧慈這些墻頭草的反應,陛下應該沒有給他們什么秘詔,還是給老夫留了些面子的,我們現在也只能知情識趣……”
“父親是說徐懷那廝定是得了什么秘詔,才如此出乎意識的放左驍勝軍南下?”鄭聰問道。
“不管有沒有秘詔,陛下與楚山的關系,始終比我們更密切……”鄭懷忠臉色陰郁的盯著庭中寒風抖落的古樹,語調寡淡的說道。
“何止更密切,簡直是太偏心!我們鄭家難道沒有為朝廷流過血、拼過命,也不想想沒有我們鄭家,哪里有他的現在?他覺得自己根基穩固了,就要玩狡兔死那一套!”鄭聰氣憤的說道。
從河洛南撤,鄭懷忠、鄭聰也沒有想過真要縮到哪個角落里,不與赤扈人接戰。
在他們的設想里,他們撤到南陽以為根基,在南陽北部的方城埡口建立堅固防線,然而將爪牙往北探伸到葉縣、舞陽乃至襄城,與虜兵保持接觸。
將接敵縱深控制在一百里方圓之內,鄭氏及神武軍不僅能保持抵御胡虜中堅力量的地位,也不無需承受太大的軍事壓力。
目前顧繼遷、高峻陽兩部依托秦嶺北麓山地的險峻地形,差不多將接敵縱深控制這個方圓之內,背倚川峽四路源源不斷的供給糧秣以及新補充的兵馬,要比以往在渭水兩岸與虜兵競逐舒服多了,也成功將侵入陜西的虜兵拒擋在秦嶺之外。
他們鄭家放棄守御壓力極大,傷亡極其慘烈的河洛,撤守南陽及方城埡口,又哪點不妥的?當初襄陽大部分朝臣,也都認為此乃老成謀國的上策、善策。
鄭聰也不知道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么,他們是如愿撤守南陽,但他們計劃中的接敵區域,葉縣、舞陽以及襄城等地,卻變成楚山行營的防區。
雖說朝廷最終將商州劃入神武軍的防區,但從南陽往東,經秦嶺與伏牛山之間的武關道,繞到洛水上游的上洛、盧氏等城,不僅要迂回四五百里遠途,山間道也極其狹險。
不僅他鄭家父子,神武軍上下軍將對此都怨聲載道。
今年冬季神武將將卒消極怠戰,上下都不愿意從盧氏沿狹險的洛水道往北打,鄭聰覺得這一切都是朝廷與建繼帝偏心所致,怨不得他們鄭家。
“仔細禍從口出!這種話是你能胡亂說的?”鄭懷忠瞪了鄭聰一眼,低聲訓斥道,“你隨速去營中召集諸將吏準備發兵之事!帝詔如此,從這一刻起,誰敢懈怠半分、抱怨一句,定軍法嚴懲不可——”
“有怨氣也怨不得下面軍將。”鄭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