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將軍好兇猛有幾個男主角 > 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

      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

      除了軍功授田外,其他禁軍將卒的眷屬后續也將分批從地狹人密的江東、浙東等地遷出,安置到壽州、光州、濠州等地。

      到時候州縣官府會將大量無主荒地充為官田,佃租給將卒眷屬耕種,軍功將卒也可以額外佃租田地耕種,佃租都可以從軍餉中進行抵扣。

      包括軍功授田在內,進行廣泛的配田,意義遠不僅僅是保障軍卒的利益,提高軍卒的地位,激勵將卒的殺敵士氣;

      也不僅僅是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應募投入戎伍之中,確保諸軍后續能得到源源不斷的新募補充;

      更不僅僅是以此有效縮減軍餉的度支。

      同時更能將數十萬將卒眷屬這巨大的閑置勞動力充分釋放出來,用在淮河南岸被打殘之地的快速恢復生產上。

      將數十萬將卒眷屬填入光壽濠等州,也能有效夯實淮河沿岸的防御基礎。

      京襄這些年承受如此巨大的戰爭壓力,但始終沒有被壓垮,甚至各方面實力還持續攀爬,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十數年如一日,堅持組織、依賴將卒眷屬,積極發展地方農耕及工礦生產。

      這不僅有利于地方生產的快速恢復,不僅為戰事提供廉價充足的作戰物資,在局勢危急時,軍眷子弟組織起來參與地方城寨的防守,也要比普通民眾可靠得多。

      這點從牛首山義軍身上,都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渡淮作戰,在徐懷看來,從淮河北岸奪取下蔡、淮川、潁水等城作為橋頭堡并沒有太大的難度。

      這些城池控扼汝口、潁口等關鍵位置,乃是渡淮必爭之地,同時又緊挨著淮河。

      目前靖勝、宣武、驍勝諸軍駐守南岸潢川、霍邱、壽春等城,天氣晴朗都能看到對岸城池內的車馬走動。

      前期渡淮作戰,一方面能依托鐵甲堅船展開進攻,一方面登上淮河北岸可以迅速結成堅陣,抵擋赤扈騎兵的沖擊,物資運輸及傷病卒南返都可以依托水營有序組織,無懼赤扈騎兵的擾襲,甚至還可以組織優勢兵馬將這些城池包圍起來,修筑連營,一點點去啃。

      不過,奪下這些城池之后,后續還想往河淮縱深挺進,就要困難得多。

      赤扈人在河淮最多能組織七八萬精銳騎兵,在一馬平川上的河淮大地縱橫馳騁,將是誰都無法忽視的威脅。

      也許天雄軍、靖勝軍及選鋒軍組成龐大的精銳軍團往北挺進,不會畏懼赤扈騎兵正面來攻,甚至徐懷會更期待赤扈人選擇正面決戰。

      那樣的話,只要從正面擊潰鎮南、平燕宗王府的主力兵馬,接下來對河淮乃及河東、河北等地的收復,將成探囊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