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大魏讀書人最新章節筆趣閣 > 第一百六十三章:文宮大亂,民意潰散,學子毀意,大儒失色

      第一百六十三章:文宮大亂,民意潰散,學子毀意,大儒失色

          許清宵的寫法也極其簡單,以講故事的方式去譏諷回去。

          鳩占鵲巢的故事很簡單,有一種鳥類,名為鳩,他們不會鑄造高巢,繁衍后代,從來不是自己去孵化喂養,而是將自己的蛋,生在鵲巢之中,讓鵲鳥為他們養育后代,甚至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吃飽一點,不惜殺害鵲鳥子嗣。

          就是這么一個極其簡單的寓言故事,許清宵沒有動用多少文筆,但這個故事的意義,許清宵用這么一個故事,來諷刺大魏文宮的一些大儒。

          他們占據著大魏文宮,自稱是圣人一脈,從而說的話,做的事,代表著圣人,明明是自己的思維想法,卻非要說是圣人的思維想法。

          問題是你還不能反駁。

          許清宵明里暗里的諷刺,倒也直接,同時許清宵這篇寓言故事的核心,是要杜絕這種現象,絕對不能盲目聽從他人之意見。

          不是說別人的就一定好,甚至許清宵拿出自己舉例子,自己曾經是一名捕快,但發現做捕快做了十年都做不好,跑去讀書,忽然就開竅了。

          許清宵稍稍過度一番,其實也是一種粉飾手段,不然直接開罵有什么意義?

          他要做的是,既教育百姓,又要告訴天下百姓,大魏文宮之中的某一些人,就是鳩鳥,心腸歹毒,排除異己,完全沒有一點大儒風范。

          只要不是傻子,基本上都不會看不懂這篇文章的內容。

          至于老而不死。

          許清宵更加直接了。

          許清宵書寫文章,其內容便是提到了大魏,許清宵認為,大魏之中,有無數有能力有才華的讀書人,他們明明有能力為國家效力,明明有能力更好的改變這個世界,讓大魏走向繁榮。

          但他們身份卑微,往往有一個非常好的意見,卻因為他們的人微言輕,以致于沒有傳達到上面,以致于大魏錯過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而這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因為有一些人,老而不死。

          甚至許清宵直接舉例,太平詩會的事情,為什么太平詩會,大魏才子如此不堪一擊?

          你說大魏衰???我承認,可問題是衰敗的是經濟和軍事力量,是國家力量,而不是你們文人力量。

          七次北伐,死了多少讀書人?又死了多少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