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大魏讀書人是不是快完結了 > 第一百六十五章:吾乃許清宵,今日再請圣意!蓬儒憋屈!

      第一百六十五章:吾乃許清宵,今日再請圣意!蓬儒憋屈!

          涉及太大,不容許討論,這不僅僅是對某一個大儒有損傷,而是對整個大魏文宮。

          大魏文宮代表著是圣人,這種話題自然不允許討論,但雖有禁令,可一些百姓還是忍不住偷偷竊語。

          就如此,一連數(shù)十日過去。

          大魏文宮出奇的安靜,沒有半點事情發(fā)生。

          而大魏文報,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價格穩(wěn)定在了一份十五文,雖然無法帶來盈利,但卻能快速擴展。

          第二期文報,售出兩百萬份。

          第三期文報,售出三百萬份。

          第四期文報,售出五百萬份。

          而這段時間,守仁學堂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了,大部分都被許清宵安排到文報館,負責大魏文報之事。

          同時,大魏文報的銷售也開始下降,倒不是有人搞破壞,而是新鮮勁過去了,自然而然市場便會回到一個平衡狀態(tài)。

          從最高的五百萬份,一直跌落到兩百萬份,這是京都目前能承受的體量,現(xiàn)在基本上一份文報十幾個人輪著看。

          甚至有些聰明的商人,買來文報,免費借閱,一次一文。

          各方情況,讓大魏文報的銷售實打實下降,可影響力卻越來越大。

          許清宵看中的就是影響力,而不是這點碎銀。

          而就在第五期大魏文報發(fā)布之時,許清宵也與各地官商見了一次面,將大魏文報分發(fā)權給予對方,所有成本由對方出,利潤也由對方全拿。

          還是那句話,許清宵要的是影響,而不是碎銀幾兩。

          當然,許清宵也不會讓張如會虧錢,目前大魏文報最賺錢的是各地商戶廣告,這個賺的可比販賣文報要多。

          許清宵的想法很簡單,明年年初,大魏文報將徹底出現(xiàn)在每個縣城,這樣一來的話,這柄民心之劍,就算是真正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