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辭舊迎新,醉酒作詩,偷的半日浮生
許清宵繼續落筆。
【國運】
是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國運之事。
通過女帝所說,許清宵大致也明白了國運的重要性了。
中洲有仙物之根,中州龍鼎,化為山河國運。
所以在中州內,一旦有人建國,就會形成國運,無非是起初的國運十分虛無縹緲罷了。
而國運的好處,最基礎的便是保證你國家年年豐收,風調雨順,不會動不動有什么大災大難。
如若發展成為王朝,就會形成國運之鼎,就可以穩定江山氣運,基本上就不會出現大的災禍了。
縱觀古今往來,大部分的國家,除外敵和腦子有問題以外,大部分的國家,都不會因為資源問題而被滅國。
無非就是百姓吃的少一點,穿的差一點罷了,但只要有一口吃的,百姓就不會造反,也沒人會去造反,畢竟你當皇帝了,國家就能發展起來?
每一個國家或者是王朝滅亡,都離不開‘天災人禍’,譬如說蜀郡一代,是大魏的糧倉之地,如若來一場二十年的大旱。
看看大魏會不會亂。
糧食短缺,馬上引起市場恐慌,回頭糧比金貴,有錢人屯糧,窮人餓死,民生怨道,最后怪誰?還不是怪皇帝和朝廷。
來個有心人挑撥挑撥,沒事都能給你整出點事來。
這也是顧言為什么一直掐著錢不放了,因為一旦有真正大型的天災人禍,所需要花費的銀子,不計其數,百萬萬兩白銀,都能給你吃干凈。
當然這種級別的災禍,千年難逢而已,但大魏國運若真的潰散,也會引起極其不好的影響,顧言也時時刻刻再防備。
而大魏王朝自北伐之后,還能堅挺下來,最起碼還能茍延殘喘,就是因為國運還未散。
國運這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