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活埋大清朝免費閱讀全本 > 第125章 頂著紅夷大炮前進(jìn)!(第三更)

      第125章 頂著紅夷大炮前進(jìn)!(第三更)

          而圣保祿大炮臺和炮臺外墻修建的時候,還沒甜火藥,也沒有能發(fā)射甜火藥榴彈的青銅擲錘炮,所以就沒考慮怎么防。炮臺外圍的防御張得不是很開,外墻外面只有兩道護(hù)城壕,形成了一圈三四十步寬的外圍防御地帶。

          這圈外圍防御帶用來抵擋敵人的火槍、弓箭那是綽綽有余了......投石機(jī)之類的器械肯定禁不住紅夷大炮和紅夷小炮在近距離轟擊的。

          而敵人的火炮,肯定打不動圣保祿炮臺棱堡,多半也打不動大炮臺的外墻。

          但是大炮臺外的這圈防御,卻根本擋不住朱和墭剛剛發(fā)明的青銅擲錘炮——說是擲錘炮,其實就是一門小口徑的臼炮。

          由炮身和炮架兩部分組成,其中炮身看著就像一口小銅鍋,只有二十幾斤重,比個虎蹲炮還輕不少,一個人就可以背著到處走了。

          炮架是木頭做的,就和普通的臼炮炮架一樣,用料比較扎實,也有二十多斤重,同樣可以由一名炮兵背著走。

          這種小口徑臼炮可以用來發(fā)射一大一小兩種開花榴彈。其中小榴彈只有三斤多重,可以整個兒塞進(jìn)炮膛再射出去,打得比較遠(yuǎn),可以打到一百五十步開外。

          而大榴彈則有八斤重,是一種超口徑彈,榴彈尾部安了根木棍,填裝的時候把木棍賽進(jìn)炮膛,彈體則留在炮膛外面。

          這種超口徑彈因為個體大了一圈,裝藥自然也多,威力當(dāng)然也大。而且彈體頭部還有個可以保護(hù)火繩的鐵帽子,可以先點火,后蓋帽,再發(fā)射,可靠性也就高了,不容易啞火。

          不過這個小炮打大彈,自然打不遠(yuǎn)了,最多也就轟個百多步。比火槍和弓箭的有效射程稍遠(yuǎn)一點,和架在城頭上的大炮可沒法比。

          但是這種小口徑臼炮是曲射炮,個頭小,份量輕,轉(zhuǎn)移方便,可以擺在掩體后面打。也可以在戰(zhàn)場上游動,冷不丁的給對手來幾發(fā)狠的。

          今晚是這種擲錘炮的初戰(zhàn),因為時間緊張,朱和墭只來得及讓南廠的工匠們鑄造了十二具擲錘炮。而且每具擲錘炮也只配備了四十枚超口徑彈,沒有普通口徑的彈藥......總共只有四百八十枚炮彈,打完可就沒了!

          所以朱和墭就打算利用夜色為掩護(hù),盡可能的接近葡萄牙人的炮臺,在近距離上發(fā)射開花榴彈。

          這四百多發(fā)彈藥雖然不多,但是威力可相當(dāng)驚人,只要能有百分之十打準(zhǔn)了,圣保祿大炮臺也就不難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