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沒有康熙皇帝了,但還有康熙大汗?。ㄇ笤缕?,求訂閱)
“上策是遷興慶府, 中策是遷京兆府,下策是遷往盛京。”孔圣公馬上就拿出了最符合儒宗利益的方案。
他說的興慶府就是寧夏府, 當年西夏定都在那里的時候, 曾經用過興慶府的名稱。明朝的慶藩也封在那里, 所以興慶府城內有現(xiàn)成的王府可以使用。
興慶府周遭的農業(yè)比較發(fā)達,擁有寧夏、靈州兩大灌區(qū), 素有塞上江南之稱,所以興慶府的土地也足以養(yǎng)活二三十萬大清國族。
而且,興慶府還靠近河套草原, 附近有阿拉善、鄂爾多斯、察哈爾三部蒙古人的牧地, 其中察哈爾蒙古人在布爾尼跑路后再次變成了大清皇帝的直屬蒙古。所以定都興慶府也有利于大清朝廷控制一部分蒙古部落。
另外, 興慶府距離雪域、西域也比較近?,F(xiàn)在控制雪域、西域的大喇嘛、和碩特蒙古、準格爾蒙古同大清朝廷的關系都很不錯。清廷如果定都興慶府也容易得到他們的支援。
最后, 定都興慶府的大清也比較容易向一個和吳周政權差不多的地方割據政權演變。如果哪天胤礽覺得自己無才無德,不配君臨一方, 而要讓位給孔圣公的話......
康熙皇帝點了點頭,笑道:“圣公弟弟的想法和朕差不多啊......興慶府的確是大清朝廷的好去處。
不過在朕的設想當中,未來的大清朝廷應該有兩個首都, 西京興慶府和盛京奉天府......朕當然得坐鎮(zhèn)興慶府了。至于盛京那邊,除了盛京將軍之外, 朕還打算委任一名盛京留守,由他和盛京將軍同掌大局?!?br/>
康熙特別提到盛京, 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真的重視盛京。盛京那邊還有許多新八旗人口, 附近還有東道蒙古的四個盟......那都是康熙不能夠放棄的力量。
第二個原因則是為了安撫手下那些想要東遷盛京的臣子和奴才——在不少老滿洲看來,中原丟了就回老家似乎是天經地義的。
至于在老家能不能立足,他們根本不曾考慮。
而康熙雖然把大清領導成了北清,但他依舊是個明君,所以他是深知失去中原的大清是根本不可能在老家立足的。
大清的出路......只有向北、向西!進入蒙古人的“世界”。所以康熙的大汗寶座,對于滿清而言,實在太珍貴了。
“太上皇圣明!”
孔圣公當然是支持康熙的。
他的儒宗雖然可以在朱和墭的大明國內保持一些暗堂, 但是要成為顯學是不可能的,所以勢力一定會衰弱。而他這個不配姓孔的偽儒圣公,在東方也沒什么活路,只能向西。
康熙得到了實力派圣公的支持, 底下的大臣們當然也不敢反對,全都齊聲大呼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