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三藩王,你們都是大清的忠臣啊!(第三更)
這事兒可有點大了!
南書房內(nèi)的的臣們?nèi)嫉刮跊鰵鈨海?br/>
曾幾何時,這幫人可是人人都盼著吳三桂可以自己一命嗚呼的,可沒想到現(xiàn)在他們卻都希望這個老禍害可以再多活幾年。
因為吳三桂活著,至少可以保證云南方面的行為可預測。吳三桂的“慫”大家都是知道的,也就是康熙皇帝瞅著這個老慫貨不放心,總覺得他想要造反。
當然了,那個吳應(yīng)熊和他爹一樣,也是個慫貨,這點大家也都有數(shù)。
但是吳應(yīng)麒呢?
大家伙和他不熟,只知道他砍人是一把好手,另外還聽說他為人莽撞,行事沖動......沖動這可不好啊!
康熙皇帝這個時候已經(jīng)合上了朱國治的奏折,取出了下面一個盒子中裝著的耿精忠的奏折,看了看,眉頭又是一皺,低聲道:“這耿精忠也不太平,在這個時候居然奏請入朝述職,而且已經(jīng)上路了......”
藩王奏請入朝沒什么,但是不等朝廷答復就自己先上路,確實有點違規(guī)啊!
不過康熙接著又來了一句:“來了也好,朕正想和他商量一下福建的局勢。”
皇上都這么說了,其他人當然也不會再多話了。
況且眼下這個時候,藩王肯自己入朝,至少說明他心里沒鬼,沒有反心吧?
接著康熙皇帝又拿出了施瑯的奏折,翻開看了兩眼,居然露出了一臉喜色,還說了聲“好”,不過之后就沒再說什么。
將施瑯的奏折放回盒子里后,康熙皇帝沉吟了片刻,就對噶布喇道:“噶布喇,派兩個一等侍衛(wèi)去把吳應(yīng)熊和尚之典帶來南書房。記著,一定要好好的帶他們前來。”
“嗻。”
噶布喇領(lǐng)旨而去,而康熙皇帝則看著南書房內(nèi)一群表情嚴肅的大臣和奴才,侃侃而道:“所謂家貧見孝子,國難見忠臣!如果廣東、福建逆賊作亂,禍國殃民,正是忠臣孝子為國出力的時候。而我大清從來都不缺忠臣孝子,所以為禍的這些逆賊是一定不會長久的,早晚會被我大清的忠臣孝子所滅。
而我大清最忠的三個忠臣,現(xiàn)在看起來就是吳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他們?nèi)肆恕?br/>
云南、廣東、福建的局勢可以穩(wěn)定那么多年,就是他們在為國盡忠啊!他們都是大清的忠臣,都是朕的好奴才!”
康熙皇帝的話,下面的大臣和奴才們當然是懂的......現(xiàn)在不是追究吳應(yīng)熊、尚之信這倆禍害罪行的時候。現(xiàn)在最要緊的是穩(wěn)住平西王府、平南王府這兩個藩府的勢力。同時再把定南王府、靖南王府推上圍剿朱三太子的前臺。
這樣大清朝廷才有望把亂子控制在廣東、福建境內(nèi)。大清以全天下的人力物力去對付只占有兩省部分地區(qū)的亂子,靠消耗戰(zhàn)最后也是能確保勝利的。
而明白了康熙皇帝心思的臣子奴才們,能做的,當然只有高喊“皇上圣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