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勝,吳某誓不還江南!” 吳三桂的話說到這里,已經有兩名高大的騎士各舉著一面旗幡到了他的背后。長長的旗幡是白色的,上面寫著兩行大字。 左邊是:雄師十萬過長江! 右邊是:不破胡虜誓不還! 接著,吳三桂、吳應熊兩父子就打馬調頭,帶著這兩面幡旗,緩緩的走向了架在長江上的浮橋。 當吳三桂的戰馬踏上浮橋橋面的時候,不知道是誰,忽然帶頭高呼起來:“雄師十萬過長江!不破胡虜誓不還!” 接著就是數萬人齊聲大喊:“雄師十萬過長江!不破胡虜誓不還!” ...... 北京,南海子校場,奴氣沖天,一片肅殺景象。 八旗健兒、包衣奴才,還有欲為包衣奴才而不得的綠營兵丁,都打著各種顏色的旗號,在校場當中肅立,也稱得上一個兵甲森嚴,氣勢滔滔。 卓布泰、王輔臣、明珠,還有康熙皇帝的兩個兄弟,裕親王福全、恭親王常寧他們,為了今天的閱兵也用足了心思。他們也知道新開張的包衣奴才軍還差一點火候。所以特別請示了康熙,又調集了一些計劃當中準備和康熙皇帝一起御駕親征的八旗兵和綠營兵來鎮場子、充門面。 康熙皇帝雖然要依靠包衣奴才,但是也不等于他要馬上拋開八旗和綠營。 八旗兵的“天威”還是很有用的——沒有八旗兵押著,包衣奴才哪兒能上戰場? 至于綠營兵......有抬旗的軍官和當了包衣奴才的骨干押著,這精氣神馬上就起來了。 已經當了八旗的軍官們一個個都覺得自己便厲害了——八旗天兵??! 當了包衣奴才的骨干也覺得“奴生”充滿希望,他們現在是大清皇上的“家奴”了,上升的通道是非常順暢的。 而那些欲為包衣奴才而不得的普通綠營兵,也看到了希望——過去他們怎么努力,也就得倆賞錢,根本進不了八旗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