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惟欲收復遼東,必先收復朝鮮?(求收藏,求月票)
雖然當時還處在小冰河期中,但是東北的春小麥照樣長得挺茁壯——小冰河期對農業的打擊主要是西北和中原的干旱而不是寒冷。對于壓根不缺水的東北而言, 無非就是冬天涼一點,種不了冬小麥, 但是春小麥沒有問題。
說出來也許有人不敢相信,就在同一時期, 老毛子那邊甚至在雅庫茨克的凍土上種糧食。干這事兒的就是那個姓氏被用來命名哈巴羅夫斯克的哈巴羅夫——這家伙讓人在春季刨開凍土層,在凍土層下面的土地上種糧食!這樣都行,在氣候溫暖許多的遼東種麥子和大豆就更不是什么問題了。
“朕過去也知道遼東的好,卻不曾想到遼東土地肥沃如此!”康熙看著很有點慨嘆,“可這么好的地方,又為什么要用柳條邊墻圈起來呢?我大清在東南沿海搞沿海遷界,沿海二十里到五十里的肥沃土地都要拋荒, 魚鹽、海貿之利統統不要,還逼得沿海之民走投無路,全成了反賊。而東北老家照理說是國之根本,怎又圈著不讓種田。這事兒辦的......”
噶布喇低聲道:“這還不是為了防漢人......”
康熙又是一聲嘆息:“可惜防得了漢人順民, 防不了真正的反賊......噶布喇,你聽說那個什么‘惟欲滅亡大清,必先收復遼東;惟欲收復遼東,必先收復朝鮮’的說法了嗎?反賊已經盯上遼東了!”
康熙說的這一段明顯是從《田中奏折》上抄來的,不過他沒看過原版,只是從儒宗總堂和內務府粘桿處得知了這一段話。據說是出自諸葛三和的一個什么《伐清出師表》!
這個《伐清出師表》說的就是一個統一中國的路線......按照諸葛三和的說法,“惟欲一統天下,必先吞滅清妖;惟欲滅亡清妖,必先收復遼東;惟欲收復遼東,必先收復朝鮮”。
也就是說,大明北伐的路線不是從渡淮北征開始,而是先渡海收復朝鮮,再以朝鮮為基地跨過鴨綠江去爭奪遼東,拿下遼東之后再進逼遼西,最后打進山海關,定鼎北京城!
而理由嘛,諸葛三和也說了。就是遼東、遼西乃是清妖根本,失去遼東、遼西,清妖就成了無根之木,必死無疑!
而河南、山東,并非大清根本。失去河南、山東,大清還有直隸、山西,甚至可以退出關外,蟄伏遼東,以待將來。
另外、朝鮮、遼東、遼西都沿著大海,如果大明沒有海上優勢,自然不可能越過河南、山東、直隸,直接打朝鮮、遼東、遼西。
但現在的大明是擁有強大海軍的,跨海征朝不是問題。
而要從朝鮮開始進攻的原因,諸葛三和也在《伐清出師表》中說了,就是因為朝鮮素來親明,自認為大明天下的一部分,而且朝鮮王國的人口不少,在冊的人口有四五百萬,算上隱戶和奴隸,至少有八九百萬。
考慮到現在大明所轄地盤上的人口還不到三千萬,這八九百萬朝鮮人的價值就不言而喻了。
有了這八九百萬,大明至少能在朝鮮布署十萬大軍!
這十萬大軍的后勤轉運,甚至相當一部分的軍需,都可以由朝鮮負擔。
而大清在遼東、遼西的人口,目前只有一百多萬......人口太少,自然無力支撐大軍后勤。
所以一旦朝鮮為大明所奪,遼東、遼西必危!
也正因為看到了這份《伐清出師表》的抄件,康熙才極為擔心,才會給鄧光明、于成龍下旨,讓他們千萬小心。
可是旨意送出去后,康熙還是心神不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