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發財了!造反了!(求月票,求訂閱)
而大辯論的反方則是周培公和李光地, 他們則是假《儒門旬報》為陣地,發表文章反對均田, 鼓吹包稅, 而且還喊出了“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口號。
除了雙方的旗手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之外, 真假《儒門旬報》從明王監國二年十二月開始,就開始接受讀者投稿——讀者可以在上面發表自己的觀點。
其中真報的投稿直接送去南京內城的儒門事務堂即可。
而假報的投稿地點則是咨議會設在南京內城中的事務堂, 咨議會事務堂外面有一面告示墻,原本是用來貼咨議會公告的,也不知道是誰起了個頭, 把投給假報的稿直接貼在那兒。周培公則會派人去那里抄寫, 拿回來后印在假報上發行出去。
因為雙方的辯論太過激烈, 投稿實在太多, 所以真假《儒門旬報》都從“旬報”變成了“日報”,發行量全都大增。
聚居在南京那一萬多名考生, 幾乎每天都是一份“真報”一份“假報”地買。而為了進行區分,周培公干脆讓人在自己的假《儒門旬報》上的報名前公然印上個“假”字。
而且由于“假《儒門旬報》”的發行量比真《儒門旬報》少了一大截,所以一直是供不應求。因此這個“假《儒門旬報》”的售價也更貴, 每份的零售價達到了十到十五文錢......這個公開假貨居然賣到了比真貨還貴的地步,這也真是獨一份了。
因此當大明監國二年的科舉大比將要開始的時候, 周培公和李光地這兩個反賊已經因為發行“假報紙”而發財了!
在周培公、李光地忙著當大V和發財的時候,張英和高士奇這兩個真造反的進士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本“反經”上的招太好使了, 總之這兩位的造反事業簡直一帆風順!
他們先是在安慶把手里的食鹽拋出,換取了不到六萬銀圓, 然后就想用開辦鐵行的名義采購鐵料、雇傭鐵匠......恰在這時,居然有一所現成的鐵行要結業,有現成的鐵料和工匠。而且地點居然就在桐城縣內!
兩人也沒多想,立即就買下了鐵行,然后又雇傭了一批伙計,開始以為兵部打造器械為名,在桐城打造兵器, 同時還高價求購槍械。
也不知道是不是運氣太好,就在他們求購槍械的同時,安慶的駐軍正好換裝燧發槍,于是原本的火繩槍就沒用了......想要當成廢鐵發賣。張英得到消息后, 趕緊通過桐城張家的門路去買下來。
在買到了上千支火繩槍之后,張英、高士奇二人又開始照著“反經”上的辦法,出重金招攬江湖好漢和附近大別山里面的山賊。
他們很快就招攬到一個人稱祖老爺子的“老賊頭”,這老賊頭和他底下的嘍羅據說都是安慶之戰中的清軍潰兵,因為無路可去,就只能在大別山里面落草了。而且戰斗力還不弱,安慶的明軍剿了他們好幾回,都難以得手。
“敦復兄,現在咱們可是萬事俱備,隨時都可以扯旗舉事了......”
在桐城縣郊外的張家莊園里面,剛剛去大別山里面給祖老頭子送火槍回來的高士奇,那真是一臉的興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