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處置懶怠官員
在場的大臣都暗自慶幸自己沒有因為貪戀與嬌妻美妾的纏綿時間而早早地來上朝,不然就都要被皇帝查出來了。
當然,文武官員們也沒想到皇上會這么嚴格查崗。
過了一會兒,郭文敘趕了回來。
朱由校忙讓郭文敘重新點名。
一時,郭文敘點完名才道:“回陛下,早朝未請旨不上早朝的官員合計有七十四名,請旨未得恩準而未上早朝的有三十九名,得旨恩準而未來的有十二名。”
“朕知道早朝辛苦,但朕也不是每天都要早朝,如今特地舉行一次早朝,卻無故缺席這么多人,怎么,是不把朝廷綱紀放在眼里嗎,還是不把朕的話當回事,還是真的懶散慣了?!方愛卿,你且說說。”
方從哲粗略觀察了一下,他發現缺席早朝的官員不僅僅是有東林一系官員沒來上朝,還有非東林一系的,不僅僅有文官,也有武官,甚至還有勛臣。
所以,他也就只好說道:“啟稟陛下,朝綱不振,百官怠惰,以致于文恬武嬉,已到不可不治的地步,以臣之見,非是他們不把圣旨當回事,而是他們的確懶怠,心存僥幸,會以為陛下不會細究此事,而故意蒙混過關,這也和御史失職有關,若是御史嚴守朝廷綱紀,也不會有如此多的人疏于朝政?!?br/>
“此言有理,都察院的御史身為風憲官,卻不嚴守朝廷綱紀,實在是令朕失望!擬旨,將御史郭文敘革職為民,永不敘用,流放至肅州衛服役!未請旨便缺席早朝的也一律革職為民,流放甘州五衛任戍卒!雖請旨但未得恩準便缺席早朝的,眼里還有點朝廷規矩但卻沒有嚴格遵守,也一律革職為民,念其心里還是有對朝廷的敬畏之心,只流放于關內沿海修海塘!”
朱由校這時候說了起來。
除了因為謀逆與勾通外敵以及貪墨者,朱由校決定處以酷刑外,其他罪責,他只打算將這些犯事的文官士子盡量流放。
一來可以利用這些文官士子的勞動力和在文化上的能力加強貧困地區的教育建設與基礎建設,以免浪費人力資源;
二來,朱由校通過研究歷史發現,一些文官士子其實在歷經貶官流放等磨難后往往在文學才能乃至執政才能上都有很大的飛躍,以前只愛空談的清流甚至也會變成注重實務的干吏,王陽明就是個例子,流放貴州后無論是治軍還是治學的能力都大幅度提升。
所以,朱由校認為對這些文官士子盡量流放倒也算是對他們的一種改造,改造的好自然也是不錯的,這樣的話,社會也不算白供養其讀書那么多年。
“陛下,臣玩忽職守,實在有罪,臣甘領一死!請陛下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