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文官們于宮門乞求皇帝原諒
于是,董其昌不得不在阮大鋮的脅迫下回書房寫起了關于“繳納稅賦很光榮”的文書來。
而這時候。
董府的府庫也已被打開,糧食與銀子皆被抄了出來,然后被西廠的人統計查驗裝車運走。
不過,董其昌現在最痛心的不是他那被追繳的糧食和銀子,而是他現在寫的這倡議書與懺悔書無疑相當于他整個江南士紳向朝廷服軟,也無疑讓他董其昌會從一個被士林敬重的名宿變成一個被士林不恥的懦夫。
但這就是朱由校派崇文寺的阮大鋮來江南的原因,就是要逼迫代表江南士紳的一些豪紳巨宦向朝廷妥協。
一個時辰后,阮大鋮志滿意得拿著董其昌的“墨寶”離開了董府。
作為歷史上有名的一代書法家,董其昌在看見阮大鋮離開后,則癟起了嘴,一雙老眼渾濁了起來,且望向了北方。
“陛下!”
董其昌接著就跪了下來,大吼了一聲,然后哭著說道:“罪臣等縱有不是,您也不能派大兵來呀!陛下!您讓那些殺人不眨眼的邊鎮悍卒來收稅,實在是有辱斯文啊!陛下!您何必如此刻薄寡恩,您真不怕您百年之后,留萬世惡名嗎?!陛下!”
……
“誰管身后之事,任他罵名滾滾來,朕哪管他死后洪水滔天,只要在世能大權在握就行!”
朱由校看著一堆為朝廷設西廠追繳逋賦而諫阻的奏疏說了起來。
在朱由校看來,這年頭,只要哪個皇帝在乎名聲,就會被這些文官坑死。
所以,朱由校在看見這些以請他這個皇帝留仁名為由請他撤回西廠的奏疏后就沒有怎么理會。
而且朱由校還把汪應蛟遞來的南直隸欠稅士紳名單拿著來到了政事堂,丟在了方從哲面前,吩咐道:
“拖欠稅糧逾期不還的大戶,參與事務的衙役全部治罪!有功名者全部革除功名!逋賦達萬石以上者,革除功名之外,有功名者還要流放,流放到延綏、寧夏等地服役!家中有人做官者,官員直接貶兩級于偏遠地,身為讀書人,受國家優待,卻無繳納稅糧意識,真是枉讀了圣賢書!”
朱由校本來想把這些該流放的士紳流放遠一點的,但他現在發現大明的疆域的確還是太窄了點,以至于不能把人流放到太遠太苦寒的地方去,比如庫頁島、西伯利亞去這些地方,或者去南洋傳播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