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最強參謀陣容與定滅東虜
“請陛下放心,若非這些年關內災害頻發,以及奸賊掣肘,薩爾滸之恥早已盡雪!如今徹底蕩平東虜,早已不是問題,只要不在具體的行軍布陣上太過輕視東虜就能做到,薩爾滸那一戰,到底是楊鎬與底下官將輕敵所致。”
熊廷弼回道。
“戰意不強,各懷異心,內外勾結,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其實早在入朝征倭時就已出現這一問題,只是神廟當年因國本之爭懸而未決,故沒來得及整頓注意,以至于南北之軍越發不和,甚至內耗嚴重,等到薩爾滸之戰時,我軍才剛出兵,行動計劃就已先被敵軍掌控,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袁可立回道。
“當時就不應該分兵!我大明邊軍各部皆是將官私兵為主,只適合合兵一處,而不給東虜各個殲滅的機會,現在,我大明雖有近衛和勇衛兩支號令一致的帝軍,但邊軍大多依舊還是以將官私兵為主,因而,以臣之見,這次會剿東虜,還是當以近衛軍和勇衛軍為剿滅東虜八旗兵主力的主要力量,如此方能號令一致,另外,考慮到赫圖阿拉一帶地形復雜,當采取步步為營之策,誘東虜主力來攻,以反客為主的打法滅其有生之力量,至于邊軍則是殲滅東虜八旗各寨有生力量后負責犁庭。”
孫傳庭這時候說道。
朱由校聽后點頭,說道:“說的不錯,邊軍雖個個悍勇,但因多是家丁,統合起來的效果反而不是很好,八旗兵的旗主多是努爾哈赤子侄,所以,統合起來后的戰力是優于邊軍的,若讓邊軍和八旗兵對戰,只適合三千人規模以下的戰斗,而要集合數萬兵馬盡數剿滅數萬八旗兵,還是得近衛軍和勇衛軍,近衛軍和勇衛軍,上下軍官皆出自朕的親衛,皆是講武堂同窗,下至戰兵上至總兵,皆屬于國家之官兵,從一開始培養的理念的就不是為升官發財,所學思想一致,自然更利于對付數萬規模以上的八旗兵,就這么做,讓邊軍負責犁庭,近衛軍和勇衛軍負責會剿,朝鮮兵負責運糧和運輜重以及各類工事營建。”
“是!”
眾人回了一句。
接著,熊廷弼繼續笑說道:“這次,無論是邊軍、還是近衛軍、勇衛軍,還有朝鮮兵,皆由陛下親自指揮,臣相信,各部想必要比以前我等朝臣為經略時要更服從號令得多,實不瞞陛下,雖臣等昔日能轄制各鎮總兵參將,然也借的不過是陛下龍威,要令這些人積極殺敵立功,還是要費些口舌與謀算的,甚至如果太嚴,冒然殺大員的話,也會留下殺身之禍,以至于戰機還是有所延誤,如今陛下親自指揮,就算是殺幾個大員,也不至于使軍心動蕩。”
“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天子治軍,若都還不肯拼死效命,那這樣的大員,留之也無用!”
袁可立這時候回了一句。
朱由校則道:“所以,朕才要御駕親征,猶如當年,寇準死活要讓宋真宗去前線一樣,不過,朕這次和宋真宗不同,朕不是為了擊退入侵之敵,朕是要蕩平東虜,以絕后患!”
說著,朱由校又看向袁可立和熊廷弼等人道:“雖說你們只是參預軍機,大軍指揮,由朕獨斷,但各自分工還是得安排一下。”
然后,朱由校便先看向孫傳庭道:“孫愛卿,你負責領近衛軍和勇衛軍進入建州腹地,與之主力對戰,不以攻城掠地為目的,只消滅東虜之有生力量。”
“遵旨!”
孫傳庭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