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臉上有光
陳老太太道:“那也看不出來?”
高氏搖搖頭,一個圓圈那是蛋, 一個卷起的尾巴那是豬,尖尖的嘴是雞,長樹杈的不知是牛還是羊,這兩個牲口價錢可是差不少。
“是牛?”高氏猜測,“對不對?”
陳老太太點點頭:“別說出去。”
“明白了,”高氏低聲道,“您放心,除了媳婦之外,旁人決計看不懂。”
陳老太太頗為欣慰,她整日將賬本給高氏看,總算是教出了半個學生,可見做先生也是不容易。
“我跟您打個商量,”高氏道,“下次將豬尾巴畫長點,其實豬尾巴沒那么短。”
這次陳老太太沒憋住,笑出了聲,
“讓車夫趕快點,”陳老太太道,“良辰顧不過來,織房的人手還得你跟鄭氏去選,鄭氏這些日子定是累壞了,咱們早點到,也好多幫襯幫襯。”
高氏應聲。
流民的安置比昭義節度使預想的還要順利,這兩天他總會將笑容掛在臉上,潞州接收流民這樁事,可以在地方志上留下一筆。
北方所有州、縣難得齊心協力救濟流民。
救了這么多百姓讓人欣慰,后世之人看到這一段也會贊許。
他們所有官員都臉上有光。
宋羨還沒被封為節度使之前,東籬先生就寫信函給他,他相信東籬先生的眼光,但究竟百聞不如一見。
經過流民的事,他隱隱覺得眼前的政局,可能還要有一番大的動蕩。宋羨漸漸不去遮掩鋒芒,而北方的州、縣皆有追隨宋羨的意圖。
杜家、秦家,以及與宋啟正要好的崔珪,整個北方動起來,比魯王的勢頭更盛,等皇帝鎮壓了魯王,回過神來,就會發現已經無法制約宋羨。
更何況除了北方之外,宋羨與越州知州來往甚多,這次西邊戰亂,北方的貨物都要往東邊和南邊去,借著貨物往來、互動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