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大明小學生免費閱讀全本 > 第六百八十六章 說點奏疏上不能寫的事

      第六百八十六章 說點奏疏上不能寫的事

          顧鼎臣很好奇的問了句:“那銀山產(chǎn)量有多大,能讓秦學士你特意提起?”

          秦德威淡淡的答道:“巔峰時也許能年產(chǎn)白銀十萬斤,而且日本國產(chǎn)銀也不止此處。”

          霧草!君臣縱然見多識廣,也是齊齊倒吸一口冷氣,區(qū)區(qū)一處銀山竟然恐怖如斯!

          只有秦德威還鎮(zhèn)靜如常,有心情繼續(xù)唱高調:“當然,我天朝物產(chǎn)豐盈,金銀之物饑不能食,寒不能衣......

          對了,近二三十年來,西番佛郎機人四處劫掠古國,也是獲取了海量的金銀,然后不遠萬里來我大明海疆求購物產(chǎn)。

          所以在我嘉靖朝,海疆忽然就不安寧了,并非朝廷失當,也非陛下失察,實在是因為外夷形勢劇變!”

          君臣再細細一想也就明白了,為什么日本國忽然又來朝貢,為什么十幾年來閩浙外海走私屢禁不絕,甚至海寇越剿越多。

          嘉靖皇帝想得更多些,難怪余姚謝家這樣的詩書世家,竟然也不顧體面的干起走私買賣,因為利潤太豐厚!

          歸根結底,原來都是西洋東洋一群土鱉暴發(fā)戶忽然有了銀子鬧的!

          嘉靖皇帝忍不住對秦德威問道:“你又從何得知這些?”

          秦德威含含糊糊的說:“多方印證而已,有些是四夷館通來的消息,有些是臣在南京時,與夷人打聽來的消息。

          臣向來關注夷情,故而一直有心搜羅,近乎十年積累,總能多知道些消息。”

          對這個解釋還是可信的,秦德威給人印象一直就是不喜鉆研經(jīng)義,但特別熱衷雜學,對夷務很有興趣,結果被視為一種名士怪癖。

          他僅有的兩本著述之一就是《西番述略》,另一本就是《唐詩三百首》了。

          秦德威趕緊趁熱打鐵的奏請道:“又見朝中諸公不通夷情,不曉外事,臣不得已才奏請增設日本館。今日再斗膽毛遂自薦,由臣主持夷務!”

          陷入巨大信息流的內閣大學士們登時警醒,狐貍的尾巴還是露出來了!

          任你秦德威千言萬語,最后總是繞不過一個“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