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終宋貼吧 > 第425章 沱江

      第425章 沱江

          巴山蜀水這片土地上有句話叫“治蜀先治水,水興方得城安”。

          從李冰筑都江堰以來,蜀人便重水利,筑堤防洪、挖渠灌田,遂有天府之國之稱。

          沱江亦是如此。

          它不同于岷江的涇渭分明,它的水網(wǎng)錯(cuò)綜復(fù)雜,甚至還有岷江水流淌其中。

          沱江也有三峽,分別是金堂峽、月亮峽、石灰峽,江上灘多水急,飛流濺沫,滔聲震耳。

          大宋承平時(shí),有詩云“五月江流萬里灘,迅如飛電劈群山,荊云峽雨須更過,白帝江陵朝暮間”,說從月亮峽到長江,再到江陵,一日便可到……當(dāng)然,是夸張的手法。

          出了這沱江三峽,水道就一波三折。。

          水勢(shì)百折,減緩了流速,河槽得以蓄水,減少了洪水泛濫。

          也向東南改道,形成了瀘川這個(gè)三角洲。

          在匯入長江的河口,沱江江面極為寬闊,“兩江環(huán)合,彌漫浩渺”,如同大海,瀘川人將此稱為“海觀”。

          瀘州縣城里便有一座“海觀樓”,在前些年的戰(zhàn)亂里被焚毀了。

          總之,李瑕與孔仙分析過,認(rèn)為沱江的水勢(shì)是足夠大的,足以水淹蒙軍。

          但因水勢(shì)太大,不好在短時(shí)間內(nèi)放水。

          于是他們選擇了兩個(gè)地點(diǎn),一是在資州治下的內(nèi)江縣,便是李白詩里“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的地方。

          云頂城守軍等蒙軍放棄了沱江的守衛(wèi)后,利用渠道,將釜溪河改了道、筑好堤,引江水至釜溪河。

          第二地點(diǎn)在富順臨下游,石灰峽下方,云頂守軍趁江水減小之后, 以炸藥炸開山石, 堵住了沱江至此拐向東面的河道。

          這里, 還有一條小溪匯入沱江,名為“安溪”。

          當(dāng)上游的釜溪河承載不住水勢(shì),江水重新奔過石灰峽, 被逼得沖破了小小的安溪河道,溪水倒灌, 迅速便向正南方向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