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烏撒部

          “那……我們這次帶的貨?”

          “和彝人、苗人交易?!?br/>
          熊阿乞一愣,尷尬笑道:“深山里的老蠻夷,哪能有物件能與縣尉交易?”

          “有。”李瑕道:“換他們的勞力,我要他們為我們搖族吶喊、起營建炮、筑城修墻……”

          ~~

          在宋人看來,烏撒部只是蠻夷。但烏撒其實是一個有著自己的語言、文字,以及嚴密制度的政權。

          除了種植稻谷、養殖牲畜為生,烏撒部還有大量的能工巧匠來編織竹器、打造鐵器,且還有教化部民的文人,稱為“布摩”,既是祭師,也是輔臣。

          這是一個“士、農、工”各司其職的穩定政權,所謂“君魂施號令,臣魂來指揮,師魂有見識,匠魂管藝人”。

          烏撒部臣服大理之后,大理國多派將領到邊境監視烏撒部,最后卻都因利益而被融入烏撒的部落政權,成為其棟梁之才。

          其中最著名的四人被稱為“四大白彝”,一直維持烏撒與大理的臣屬關系,直到大理國滅……

          烏撒部的首領名叫“阿勒”,時年已有七十三歲。

          他還在襁褓之中時因戰亂被遺失在荒野,靠吸食被風吹斷的桑苔而得以存活。這在烏撒部的部民們看來,阿勒是受天神庇護的君長。

          之后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阿勒重振了烏撒部,維持了部族的安穩,直到大理國滅……

          蒙古人南下,給西南所有人都帶來了新的命運。

          阿勒和他的嫡長子勒余,并不愿意投降蒙古人。

          而兀良合臺攻蜀之際,對烏撒部攻城掠寨,阿勒只好遷到了耐恩山脈,避開了五尺道。

          四月初八,勒余領著人抬著兩口箱子放在阿勒面前,道:“父親,三家寨的苗人送來的禮物,說是有個宋官和大理高氏要見我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