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縣官

          如今大宋的縣城,先按位置分,京縣、畿縣、望縣、緊縣;往下再按人口分,上縣、中縣、下縣。

          京縣設縣尉六人,分判六曹;畿縣、上縣設縣尉二人;中縣以下則設一人。

          當年李墉任主薄的余杭縣就是畿縣,如今李瑕任縣尉的慶符縣則屬于下縣。

          主薄雖只比縣尉高一級,但畿縣與下縣卻不可同日而語。

          首先,下縣的官員很少。

          大宋開國時規(guī)定,縣千戶以上,置縣令、主簿、縣尉。人口不滿千戶,則由縣令兼主薄事,或主薄兼縣尉事。

          兩百數(shù)十年來,天下人口愈增,但下縣主官不配齊已是慣例。

          慶符縣以前本只有縣令、縣尉。

          隨著蒙古吞并大理,它的戰(zhàn)略位置變得重要起來。兩年前,朝廷又增設一名主薄,名叫房言楷。

          其后不久,原任縣尉三年任期已滿,調任別處,主薄房言楷兼領縣尉事,處理極妥貼,朝廷便一直未委派新的縣尉。

          九月十一日,午間。

          “房主薄,到了一位新任縣尉。”

          “縣尉?怎未事先收到公函?”

          “他上任得急,直接帶著公函來了。縣令請主薄到堂上相見。”

          說話的是個雜吏,名叫“黃時”,平素就能干,也肯讀書,將要調到錄事司任職。

          房言楷從文牘間抬起頭,問道:“獨自來的還是州署派人相送。”

          “州署派了擺捕的曹六送他赴任。”黃時道:“小人已把曹六帶來了。”

          “喚進來。”房言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