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終宋李瑕的真實身份 > 第709章 將興王業

      第709章 將興王業

          李瑕說的不是虛言。

          早在興昌六年,李曾伯舉薦蒲擇之任蜀之后曾回護過李瑕。

          當時,李瑕投靠丁大全,壞了名聲。李曾伯傳信于蒲擇之、易士英,提及劉整之事作為比方,認為朝廷當用人不疑。

          遂有了易士英和李瑕在巡司城關上的一場長談,之后兀良合臺入蜀時,長寧軍還支援過慶符,蒲擇之后來信用李瑕也與此有關。

          李曾伯當時根本不認識李瑕,不過是抱著為社稷保存人才之念。

          倒沒想到,這人才如今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郡王言重。”李曾伯道:“郡王年十六即任官、年十八閫帥一方、二十一封王,此皆先帝與官家之重恩。”

          “也是軍民百姓支持,方能收復失地。”

          兩人說著這些,已步入了大營。

          李瑕抬手指了指大帳,又道:“川蜀貧脊,官場不宜興宴飲應酬之風,今日招待得寒磣,還請可齋公見諒。”

          李曾伯撫須道:“好啊,臨安風氣若能如此,國庫用度可削減不少啊。”

          “朝中富裕,不好相提并論。”李瑕道:“今日先談隴西形勢,如何?”

          “甚好,便依郡王之意,請。”

          眼下并非戰亂之際,車舟勞頓到了地方之后,馬上就談公事,顯然是頗失禮數的。

          李曾伯卻并無怨言,心里是既欣賞又憂慮。

          到漢中不到半個時辰,先是見識了李瑕麾下的蒙古騎兵,這是領兵之能;再是不設宴飲的簡樸之風;此時徑直談隴西形勢,又可見行事作風……

          旁的尚看不出,但眼前幾個細節,李瑕治政風氣至少比抑武、奢靡、人浮于事的朝堂好不知多少倍。

          “賈平章做事……不拘小節。”李曾伯撫須嘆道,“想來若換平陵郡王入朝主政,或能一掃沉疴舊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