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良合臺之死,或是讓大哥看到了這一絲可能,但往后如何,還須從長計議……” 高長壽哂笑一聲,道:“我明白他的意思,我恥笑的便是他這想法。” “其實……李……李瑕說的也是這個意思,蒙古國勢太大,天下間能稍與之抗衡者,唯有宋朝。宋不強,則大理復國無望,但若是宋強,又為何要助大理復國?” “你又是何主張?” “二哥不該輕舉妄動,還是該等北面消息回來,聽聽李瑕的意思。” 高長壽撫額,搖了搖頭,苦笑道:“哥哥貪生怕死,妹妹胳膊肘往外拐,敢情就我一人力主舉事。” ~~ 同一時間,李瑕看著地圖,也有些憂心高長壽的形勢。 他一向反對高長壽那種舉事推翻段興智以及蒙古鎮守大將的做法,他提倡的是“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占下筠連州的鹽場之后,李瑕有一個迫切的希望,想要聯絡到高長壽,合力打通茶馬走私貿易,在大理境內立一個可為根據之地。 但遠隔重山,他也只能看著地圖念叨上一句。 “派人來聯絡我,不要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