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捶再次用力敲下,那戰鼓實在是有些舊了,終于破裂開來。李曾伯喘著粗氣,轉過身,抬起望筒。許久之后,終于聽到蒙軍的鳴金聲,遠處的蒙古騎兵開始向東撤去。這并未出乎李曾伯的預料。他知道廉希憲領援兵到了,昨夜便看到遠處的信號。今日用望筒一望,他便推算阿術已悄悄領兵馬離開,該是去攻廉希憲了。待蒙軍突然開始蟻附強攻,李曾伯反而更確定了這點。因此,哪怕城中只有五千精銳,他還是敢派兵出城沖鋒。一萬蒙軍,分圍四面城,每面也只有兩千余人,因有俘虜才顯得聲勢浩大而已。宋軍火炮一轟,先懾其氣勢,再出城沖鋒,蒙軍必然不會打硬仗。那些輕騎從來都是那副德性,沒有必勝的把握之前,一定是先散開跑遠。更何況阿術必定沒有嚴令今日要破城。阿術領兵看似詭譎,這次還是被李曾伯預料到了。遠處,那桿蒙古宗室元帥的大旗越來越遠,宋軍騎兵追了一會,調頭回來,開始接被俘的百姓入城。李曾伯他本不想就這樣就用了火炮,想等到更好的機會,或許能達到奇效。但得趁機擊退蒙軍,救回治下百姓。這對于李曾伯有另一層意義……他與兀良合臺、阿術父子的交手最早可以追溯到興昌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