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說是李墉,只怕換作當今世上任何一個南方人都是這么認為的。 除了李瑕。 李瑕最根源的優勢就是,哪怕他不知史也能看到旁人看不到的形勢。 這才是別人不敢布局,而他能布局的原因。 “同根同宗……我卻以為,現在,阿里不哥、渾都海、阿藍答兒,這些蒙古人才是世上最恨忽必烈的,比我們還恨。” “何以見得?” 李瑕上輩子認識一個很厲害的拳手,外蒙人。閑聊到成吉思汗時,人家頂禮膜拜,但聊到忽必烈,卻是沉默不語,目露嫌惡,然后給李瑕看了兩張畫像。 反正據對方說,一張是漢人畫的,忽必烈一身蒙古裝束;另一張是蒙古人畫的,忽必烈身穿右衽龍袞,頭戴冠冕,完全是漢人打扮。 這事李瑕不知真假,當時也沒在意。 如今想來卻很有意思。 當此時節,忽必烈登基建制,有蒙古兵鋒之強,得中原士民仰望,仿佛高光偉正。 作為對手,李瑕實力太差,仰望著對方,只能看到其無懈可擊的一面。 若是能把實力的差距拉小,忽必烈的大破綻才會暴露出來。 在漢人眼里,這是一個異族;在蒙人眼里,這是一個叛徒…… 可惜的是,還只有李瑕一個人敢確認這一點。 他還說服不了其他人。 說服,要靠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