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聲望
本來,楊果已是北地名儒,招攬不少北地文人。但相比元好問,其名望、人脈還是遜色不少。
當世文壇,南人說吳潛、劉克莊、吳文英、劉宸翁,不過是大宋璀璨星河中的幾顆,而元好問,卻是一顆照亮北方的孤星。
“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一朝之冠”的名號,絕不是說說而已。
這是聲望。
再說人脈,元好問交友,遍及三教九流,除了名公巨卿、藩王權臣,還有畫師、隱士、醫師、僧道、士人、農民。
金亡時,元好問曾致信耶律楚材,保護不少金國儒士,這些人中有不少以遺民自居不肯入仕,而入仕的有數十人已成蒙古高官。
與元好問交情極深且還在世的大儒,李瑕有所接觸的已有楊果、商挺、白樸。
今日元嚴又隨口提及了幾人,如嚴忠濟、徐世隆、李冶、李天翼……
其中,嚴忠濟不僅是詞林英杰,還是大世侯,東平路行軍萬戶;徐世隆已官至蒙古燕京路宣撫使。
李冶亦是不得了,不僅文章詩詞出色,還是算術學開宗立派的人物。
據元嚴所述,李治在幾何、分式方程、高次方程、小數記法上的理論……連李瑕也聽不懂的。
只能震驚于當世算術已到了如此高度。
暫時而言,真正來投李瑕的還只是一些小子弟,但元嚴所帶來的書稿,以及人脈的影響,隱隱已非常可觀……
~~
“李節帥,是個了不得的人物。”
李瑕走后,元嚴坐在院中抄錄著書稿,忽開口說了一句。
“是吧?”張文靜欣喜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