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棄局
“請商公信我。”
廉希憲鄭重施禮,又招過汪直臣與麾下幾名士卒,細說了些戰場詳情。
末了,商挺又問道:“不再試著守一守關中?”
“先做撤離準備吧。”廉希憲道:“劉黑馬若降,不必守。”
商挺道:“不久前,才支運了一批錢糧北上。眼下陛下正舉大軍平叛,不可失關隴財賦重地啊。”
“正是如此,才不必與李瑕動兵。否則到頭來既守不住,反使關中戰禍連綿,長遠而言,更為不利。”廉希憲摸著唇上漂亮的胡子,緩緩又道:“先退吧,不利之時退一步,方能保全往后奪回關中的實力。”
“已有奪回關中之法?”
廉希憲苦笑,點了點頭。
“也好……”
論謀略,商挺或不輸于廉希憲,只是不如廉希憲熟悉戰況,此時仔細問過,也便答應了。
兩人共事多年,互相信任,竟是連放棄關中這等大事也只花了不到一刻便定下來。
……
這日的長安,首先是京兆學府的名儒與學子被平平穩穩地護送上馬車,東渡黃河,暫避往山西平陽府。
廉希憲就任時,第一樁事便是請許衡提舉京兆府學。
準備撤退關中時,第一樁也是遷府學。
如他常說的,“教育人才,為根本計”、“今國家崛起于朔漠,若不禮敬士人,則儒術由此衰熄矣”。
這份心思,宋人大概不能理解。
唯有這些北方的讀書人,能感受到文脈已稀弱,以及對“國家崛起于朔漠”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