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他雖不感興趣,干系卻很大,涉及到往后幾乎所有蒙古俘虜投誠后的心態,也涉及到他治下之地的輿情,甚至涉及到更遠以后。 但也就交給郝修陽與阿莎姽罷了,也不需他親自去做。 郝修陽確實是想輔佐他,卻也有振興道門的志向,反而是阿莎姽更純粹…… 李瑕想過之后,睜開眼,繼續埋首案牘作他下一個階段的方略。 提筆在一行行計劃后面又記下一句“消化蒙古俘虜”。 他這方略,內修始終是那些。 至于外攘,若說之前是趁忽必烈四面受敵之際,從其手里“奪”。接下來,便是要守,從中樞手中守住眼下的成果,才能安心內修到忽必烈回過頭來…… ~~ 與此同時,昔木土腦兒。 遼闊的草原上,十萬騎軍已排開陣列,與十五萬大軍對峙,構成一幅恢宏的景象。 在雙方的陣列前,各自高舉著的,都是象征蒙古大汗的九斿白纛。薩滿已在祭天,宣揚著各自的大汗才是受命于長生天。 這將是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真正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