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戍邊策
除了被屠殺殆盡,幸存的黨項人一部分歸順蒙古,成了蒙人、色目人;一部分逃往中原,成了漢人;一部分南下吐蕃。
至此,整個河西走廊的人口更少,基本都是征發來的探馬赤軍、從草原遷來的牧民、西域通商的色目人,以及闊端一系從各地擄掠來的大量驅口。
“河西走廊地域雖大,卻只需攻下西涼、甘州、肅州、瓜州等地,即漢武帝所設的河西四郡……”
李瑕一邊聽著,目光看去,見李曾伯的手一直捂在膝蓋上。
想必是年紀大了,今日一下雨,風濕發作。
雨滴打在屋檐上響個不停,李曾伯與李瑕也長談了很久很久。
他們所談的事絕不容易。
也必然面對蒙古軍隊強烈的反撲。
奇怪的是,對此保持冷靜的是李瑕,而年老體邁的李曾伯反而更有種少年般的沖動。
“活到這把年紀,我已不剩幾年了,用這最后數年為中原將這西北門戶奪回來。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歸,但愿生入玉門關。我不同,一世偏安,唯盼能死在玉門關……”
~~
是夜。
李曾伯回到驛館,猶心神激蕩,久久不能入眠。
他忽然又想到在臨安時與賈似道的詳談。
為保大宋社稷,除掉李逆嗎?
相比于今日與“李逆”相談的事業,孰輕孰重?怎么選擇?
是該“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還是該“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還是該“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還是該“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漢家男兒的志向抱負,寫在唐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