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里,李瑕忽然靈光一閃。 他稍轉頭,瞥了瞥站在另一列的臨安知府趙與訔。 站在李墉的角度來想。 若扶持一個宗室…… 比如,打個不太可能的比方,就比如這趙與訔。 趙與訔有十個兒子、十四個女兒,且他深負才干、家教極好,把兒子都教導得很好。 這十個兒子隨便挑一個給官家當嗣子,必定都比趙禥好。 于大宋社稷如何有益且不談。 從李墉的門戶私計而言,趙與訔的亡妻也是李家族女。 趙與訔的十個兒子中,有五個兒子都是其李氏亡妻所出…… 當然,這是個比方。趙與訔還遠遠不夠格,知臨安府只是個“差遣”,臨安知府幾乎是一年換一個。 且,吳潛勢力之中,遠不止一個李墉,與宗室有聯姻的人太多了。 宗室中,排在趙與訔前面的也太多。 但這就是吳潛“鯨沉于底,終有一躍之時”的意思。 那,這其實也是李墉的意思。 …… 李瑕發現,低估了李墉。 本以為李墉是懷著滿腔傻里傻氣的報恩之心,是要逃到臨安玉石俱焚,毀自己心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