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終宋后傳 > 第202章 易士英

      第202章 易士英

          李瑕問道:“會敗?”

          “自是希望張實能勝,不過……蒲帥已命長寧軍早做準備,蜀南兵力不足,你回慶符縣之后,加強守備。”

          “謝易將軍提醒,晚輩一定小心。”

          李瑕明白,易士英能做出這樣的提醒不容易,這不該是一般小縣尉能聽的軍機。

          “此事你心里有數即可,不可與旁人言,以免亂了人心。”易士英又鄭重交代道。

          “是,必緘口不言。”

          “你也莫誤會了,蒲帥、張實,皆忠義、皆知兵,只是……未及磨合而已。”

          李瑕明白這“未及磨合”四字的的言外之意。

          這大宋的官僚體系就是這樣,傾軋爭權不休,管你是忠是奸、是賢是愚,都會被卷進來。

          他覺得再應些場面話不太好,遂開口說了些自己的看法。

          “晚輩并未誤會蒲帥、張都統,說句不當說的話,大宋上至廟堂、下至鄉縣,職責冗雜,相互制衡,黨爭影響深遠,晚輩亦有體悟。

          其實蒙古也有內斗。晚輩北上所見,蒙哥與忽必烈、蒙人與漢地世侯、甚至是世侯之間,相互傾軌,斗爭之烈未必輕于大宋黨爭。故而,才有人給晚輩情報。”

          易士英道:“難為你肯說些心里話,繼續說。”

          李瑕道:“但他們的制度簡單,內斗的方式簡單,且國力更強,故而影響小。打個比方。蒙古與大宋都是瓷器的話,蒙古摔裂了就是幾個大塊,每一塊都還能用。大宋則太精細了,一摔就碎。”

          “非瑜是想說?”

          “有時候,粗礪的、簡單的、草創的王朝,強于一個制度繁雜的王朝。”

          易士英嘆道:“道理皆明白,兩百余年來,幾代官家、名相,何嘗未想過削冗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