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宣在想,要是人民文學現在就急于押注了“白鹿原”,那就注定了隨后幾年的資源都得折在這上面。 如果這樣,那“潛伏”小說怎么辦? 難道往后推遲,等個十年八年嗎? 想到這,張宣就好生蛋疼。 茅盾文學獎啊,他也愛,步子都邁到這了,怎么可能沒丁點野心呢? 十年八年的他等不起,卻又沒辦法,他沒能力左右人家的決定。 他還不夠資格左右人家決定。 默默嘆口氣,張宣最后努力搏一搏,對陶歌說:“我目前正在寫一部小說。” 都是聰明人,聞弦知雅意,陶歌當即問:“相比“風聲”如何?” 張宣直接說:“這是我傾注心血的一部作品。” 陶歌秒懂,張宣這是自認為比“風聲”好,聽其語氣,可能還好太多。 這下子陶歌來興趣了,追問:“多少字了?” 張宣說:“差不多24萬字。” 陶歌眸子睜大幾分,“預計什么時候完本?” 張宣想了想,告訴她:“差不多暑假吧,具體可能8月份去了。” 聽到8月份這個敏感月份,陶歌沉默一陣,就道:“8月份可以,但不要拖過9月份。” 10月份是三年一度的茅盾文學獎送選月份,張宣明白了陶歌的意思。 非常誠摯地說:“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