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娘的哎,自己終究活成了前生報紙上的新聞人物。晚上6點的火車,清晨5點過就到了邵市。一下車,陽華把幾人請到自個家。許久不來,陽華換地方了,不再擠筒子樓,而是在邵市紅旗路有了自己的三層樓房,帶庭院的那種。院子里有四輛車,一輛奧迪,兩輛面包車,還有四年前就在用的三蹦子。望著這排車,張宣禁不住感嘆:前生華哥一家就富貴,今生又走向了富貴。見他盯著這輛奧迪打量,陽華笑說:“這是海關認識一朋友,他們低價讓了一輛給我們。”罰沒車嘛,懂!銀泰地產和銀泰貿易那些商用面包車都是來源此處。張宣問他:“現在還在火車站上班?”陽華知道他的意思:“還在上。雖然我們跟在老弟你后面掙了不少錢。但這個鐵飯碗還是舍不得丟,我就怕哪一天這風氣變了,沒這個鐵飯碗我心里沒底。而且、而且有個工作,在鐵路運輸這塊我可以撈很多便宜。”其實這種想法很正常,這年頭的夫妻都希望家里有一個人有份穩定的工作,這份工作可以薪水不高,但卻能為人生兜底,不怕今后到外面浪輸了沒飯吃。輝嫂還是那樣光彩照人,不,是更迷人了,口特別甜,好話一籮筐把眾人哄得直樂呵。就連不沾帶故的鄒青竹都感受到了這份熱情,有種賓至如歸的享受。千千變化很大,四年下來已過18,沒考上大學,如今正幫著輝嫂經營批發生意,有向女強人變化的潛質。洗完澡、吃過早飯,老男人煥然一新,感覺又活過來了。“現在正是衣服大賣的季節,你們也要回去?”見陽華跟輝嫂開面包車跟上,張宣多問了一句。陽華說:“好久沒回去看望兩老了,今天有伴,跟你們一起回去看看?!?br/>